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回复: 1

[词典考据] 「西藏」的「藏」意义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2-28 0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5-2-28 02:23 编辑
2 l7 k4 M' z3 r( X+ s$ \: z4 M, z2 r5 ]% f+ Z
「西藏」的「藏」为什么音译叫「藏」?
  m( H) v1 u5 `/ ?9 j7 U0 p
) W9 S' {& L. G  o- l对于这个问题,有人也许会说:因为zang的同音字少,其他字,什么「脏」什么「葬」什么「赃」都不吉利呗!
4 X7 L3 G4 @3 M# i4 z. j2 {  B
) e8 f6 U) j* D  e# m% L一般的汉语辞书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基本上只说「西藏」的「藏」和「藏」的其他意义无关。《现代汉语词典》:9 q- {# }. g1 u: F7 I0 W

# |& j; x7 |4 A" l7 y
6 z7 _/ |" W4 M/ c9 P- x
- ~5 E$ y  x6 k8 W  }9 v. ~4 W《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也没有任何线索。; f! g& y1 D/ i0 k
3 a( u/ X$ H: F/ W9 l; i/ P
——————————————————————————————————————————————
, ~1 Q/ {* K- J* i2 F讨论「西藏」名称的文章里,戴雨潇《西藏为什么不是 “Tibet”?》(https://www.guancha.cn/daiyuxiao/2023_10_24_713163_s.shtml)这一篇是梳理得比较完整,附带有参考文献,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的,虽然它的出发点是政治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很多「十万个为什么」:( r$ t$ H) X2 X/ l5 P5 {

) K0 W2 D# H/ ~3 m(1)原来,Tibet的词源是什么,众说纷纭,说不清楚……2 Q! I/ e& W6 H# `& `4 r4 S
(2)原来,吐蕃的词源是什么,众说纷纭,说不清楚……
; V3 \9 A6 N& R# T1 d0 v- Q  |6 ^(3)原来,藏语里的“藏”(གཙང་,“gtsang”),指今天日喀则市大部分地区——藏人并不用这个词指西藏全境4 S; Y' p$ C4 k" ^4 n
(4)「西藏」的「西」跟满语是不是有关系,众说纷纭,说不清楚……$ o7 o+ y$ u0 g: f! j' H4 I7 j
(5)元朝将“乌思藏”正式当做行政区划名称之后,明清开始说「西藏」——这个信息比较明确- J: S8 i, D' [; r" c5 i6 S
……
1 E  v" H: ]5 w$ b' L, h8 A这么看了一圈下来,是否认可作者的最终结论,咱不好说,可是咱是觉得,不学个N种语言,读N个博士,这些问题怕是无解。而且,好奇心十足的宝宝还会问下面的问题:
) C: O  M/ T3 K+ ?- T4 n' c# F" O# C. S, M
(1)以前管人家叫「吐蕃」不是叫了很久么,为什么元代以后开始管人家叫「藏」了?: e' {7 J  n( W8 c/ i/ }
(2)藏人一直把族人和自己活动的区域叫做བོད་,"bod”,你在这里天天变说法,今天叫小甜甜,明天叫牛夫人,是要闹哪样啊?得,要讨论这个问题,又要回到「蕃」到底是不是对应bod的老问题了……+ b  @5 y( S2 G3 Y
(3)管人家叫「藏」就算了,为什么人家用གཙང་,“gtsang”指雅鲁藏布江上游,日喀则地区,一直没变,你又是卫藏,又是乌思藏,又是前藏,又是后藏的,是怎么回事啊?请看《大辞海》:
# Q# t* R. x- r% @4 Y/ R. t& |$ ]
" X4 {! J, Q, \6 P" w8 e+ ~% E卫藏8 r, V9 X/ a0 Q$ l
古地区名。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思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四部”。( r; k& f# W# A/ G9 k

4 N& g4 ^4 z8 q1 [) ?乌思藏- J8 U2 A7 G1 N
一作“乌斯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藏、后藏的称谓。藏语Dhus Gtsang的音译。Dhus译为“乌思”(清译为“卫”),指前藏;Gtsang译为“藏”,指后藏。这一地区,元属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后改称乌思藏宣慰使司。
1 X+ J2 v2 t) ]' I. x" Q0 O
/ m6 E" |0 G; y' z% x. H: W不知道大家晕了没,反正我先晕为敬咯~~~
# g+ o* E0 ^+ Q# |, ]0 A# z, _% b2 H' R6 P: q
——————————————————————————————————————————————
7 \6 a# l" w2 h# _% L  f- m
5 z6 e4 y3 u' y( x' x虽然咱们的汉语辞书是谨慎又谨慎,口风紧得很,英美人,或者说某些英美人,可以说是毫不客气,一口咬定,「西藏」的「藏」,指的是《现代汉语词典》里面那个「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 Q( S& z& O; Z4 w
! E" i5 \1 ]/ B6 W5 Y# T
别的资料不敢乱贴,咱就贴一贴比较上得了台面的路透社吧:
, g& j" L) Y- E$ U' @2 p( z# P; _4 z# j8 v
$ z9 y9 d8 r4 G- ?
FACTBOX-Why is remote Tibe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d  R8 c: ~+ `9 k7 J! U
By Reuters) G7 T/ R9 v# V  i7 t
March 25, 20086:45 PM GMT+8Updated 17 years ago
2 W# Q+ z* r- i! O* J
+ [7 s" P* N+ D" R2 Q, X  g, lHere are some key reasons the region known as 'Xizang' -- 'western storehouse' or 'western treasure-house" -- in Mandarin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9 h2 q+ v" k0 G7 a5 w, ^2 F9 V
- ^  ?; }$ G6 e/ ?+ K3 X; [OIL, GAS, MINERALS:
$ ~2 `; d+ W) `1 b% H# g
: h* T) q% B: X, Z% u' F-- China's biggest copper deposit is at Tibet's Yulong copper mine. Tibet also has large iron, lead, zinc, and cadmium deposits, minerals China needs to feed its booming economy.

) ^( ~8 j+ l3 Q  ]) o  ?7 E7 n4 E4 C5 [* `5 S+ }! I8 r
如果有人没看出这里用语的狼子野心,请再看看经济学人:
! L9 X! z0 r* `* t. q' A. L
. j0 x' l( t6 K2 p0 p
Other big money-spinners—hydropower and the extraction of minerals and timber—are controlled by state-owned firms that employ relatively few Tibetans. The Chinese name for Tibet, Xizang, means “western treasure house”. But Tibetans have little share in its spoils.

( U0 P' ]) w* j/ m* i
) Z  u# |4 ~5 Z/ W8 f怎么说呢?虽然咱们的汉语辞书是一脸无辜地表示,真的不知道「西藏」的「藏」除了音译还能是什么,英美汉学家热情洋溢地就非说那个「藏」是「宝藏」的「藏」了。照这个推论下去,元代为什么改叫人家「藏」了呢?因为发现宝藏啦!为什么「藏」的范围还不断扩大了呢?因为发现遍地都是宝藏啦!为什么不按照人家的自称管人家叫བོད་,"bod”呢?啊那就是因为你的眼里只有别人的宝藏,啊啊啊~咱不得不说,这个思路确实很……像是殖民者后代的思路 1 `0 |8 h5 p2 _( m$ [5 {4 B  _

- O( i( ?* W6 ^2 i! H! V! H我们的辞书不去主动解释、主动说清楚,别人就会轻则胡思乱想,重则造谣污蔑,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见解——我不打算把和「西藏」名称的所有问题都说清楚,我没那个能力,我只打算说「西藏」的「藏」字。
5 }9 ~  O: ~+ c1 k$ c
% U! _8 ^+ C- T3 G* P- i——————————————————————————————————————————————
' A0 S- |) D: V  i5 o& M$ Z4 X5 `9 Y, q' Q  p' m- E: h, A
「藏」读cáng,意义是「储存」,储存的地方往往是比较隐蔽的,因此引申出「隐藏」的意义。
$ H* e( {2 `$ |$ e6 q# ~
; d1 Q# n9 J6 R9 I6 F. J! a+ u「藏」读zàng,是cáng的名词意义,意义是「储存的地方」,又指内脏(臟),内脏储存在人体内。它还是个意译词,拿来意译梵语的piṭaka(装东西的箱子、笼子)。佛教道教经典自认为包含蕴积无量法义,故称为「藏」(《王力古汉语字典》)。. l* S  h. a3 D4 \
: p/ B( C  O; k8 N4 G
「藏」的常用意义就这些,翻翻《汉语大词典》,基本上也就这些。英美汉学家为什么一口咬定「西藏」的「藏」,指的是「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呢?因为人家翻遍了《汉语大词典》,乍一看,也看不出别的什么意义沾边、接近了,总不能说「西藏」的「藏」,是梵语的piṭaka(装东西的箱子、笼子),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吧?
. T6 K- Y; A9 X
6 U6 E9 Z; k$ b, g" ^$ i$ r2 M1 @且慢,让我们找一些线索,找一些资料看看:" u) C& I2 ^3 m2 f' [/ I4 a

/ o( x' Q! `# ~) h# y& M——————————————————————————————————————————————% N  y& l+ c* d
3 `) w  b8 \8 I) l) R
元代起开始说「藏」,元代发生了什么呢?喂鸡百科「西藏历史」:+ |* g" ~. M( N, ?4 V2 b8 Z

% |" k8 S( a9 X. T
1253年,萨迦班智达的侄子八思巴与蒙哥汗之弟忽必烈会晤。八思巴不仅向其讲述佛法,而且还解答忽必烈所提出的许多疑难问题,使忽必烈对佛法产生虔诚的信仰。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随后并封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在击败位于蒙古本土也自称大汗的胞弟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又设宣政院(初为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该院院事。在宣政院下设有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即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负责处理和管辖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则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70年,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而忽必烈为酬答八思巴造字之功,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其封号由国师升为帝师,并通过八思巴的举荐,任命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31]0 s! ]% `5 i5 X9 H0 [2 ^: g! [+ |

- o+ H9 r) K# t6 a) W8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而忽必烈即为元世祖,又于1279年灭南宋。此时原蒙古帝国已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后者逐渐成为元朝的藩属国但从此各自为政。而这时西藏则为元朝所设立的宣政院所管辖。一方面,在元世祖及其后的元朝皇帝的大力支持,宣政院的职权一直由萨迦派所掌握,负责统治整个西藏地区,直至元末。另一方面,元政府在文化和其他层面也受到西藏很大的影响,比如八思巴就曾经根据忽必烈的要求,按照藏文字母的拼音方式创造蒙古文字,史称“八思巴文”。两者的关系是互惠的。元朝还几次派遣官员赴藏,在萨迦本钦的配合下,清查西藏各地的户口,确定各个万户的贡赋,并且建立驿站以及保证驿站交通的乌拉差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元朝在西藏驻扎军队,设立各级官府,以保证对西藏的统治和政令的推行。

% U& f. z; c8 V" [
7 O) C- p$ r9 b8 F3 w简而言之就是,忽必烈爱上了藏传佛教,让八思巴主管西藏。八思巴是谁?萨迦派第五代法王。
) B5 t" e( D4 m, q
1 n7 j# m2 L5 L喂鸡百科「藏传佛教」:
6 x& ^0 i/ s7 [! d' \
6 P( t% q8 m% F! p- k- d! W
藏传佛教在元朝时传入汉地和蒙古。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朝廷相当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

$ H( O5 z' N. B; U7 K8 w
9 Y( H. r  `/ |5 k; K嗯嗯,基本信息跟上面是一样的。有人要问了,什么是「萨迦派」?继续看喂鸡百科:  J9 k6 i& H- R: ?
8 p: L8 O/ V2 b' q# z, }
萨迦派,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一词的藏语意思是灰白色,因为此派主寺萨迦寺建立之处土色灰白,故名。

$ G+ A/ R# }0 q2 k2 H1 h! e
. {2 H9 r# v: b" Y$ \& r4 @喔?萨迦寺?继续看喂鸡百科「萨迦寺」:! {( {5 [- q; _* T$ Z& m
7 F- s/ K, i4 {8 c5 d% K# b
萨迦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 E+ ], c! V  p+ o6 A  D, p
% Y) g6 Z# ~, _! m! e$ P9 ]3 u* f1 R" N
啊!大家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日喀则!藏语里的“藏”(གཙང་,“gtsang”),指的就是今天日喀则市大部分地区呀!继续往下看:+ C0 t+ w& e  D+ ^

0 U! p$ m* I0 ^: A  ~' c
萨迦寺所藏文物极为丰富,尤以佛经最著名。

; ?2 J, J  j* K9 @& e# q+ R6 S% Z0 G" `9 h  g; w
啊!大家又发现了什么关键词?佛经!, A# D& F+ w/ M* M4 R' R

. E( x8 [& ~0 _/ g有了这个线索,我们可以做下面的推论:忽必烈等元代统治者,忽然爱上了藏传佛教,爱上了藏传佛教的萨迦派,不但让自己心爱的萨迦派管理西藏的事务,还爱上了萨迦派所在的核心地带,即日喀则,藏语叫གཙང་,“gtsang”,音译呢,当然要用声音像zang的字来音译,这个地方呢,又是储存佛经的地方,忽必烈最爱的藏传佛教的经文,都在那里呀!所以意译呢,就要用表示「储存佛经的地方」——「藏」来表示了。
4 _3 X- f* t9 ^" X8 b! t; b* E  z9 R' X$ q* ~1 J8 z% F, T
这个推论并不完美:9 I# J1 n1 w1 A5 }  B

; @  Z4 N9 ^- ~7 _) O(1)「藏」在《汉语大词典》里面只有「储存东西的地方」「佛教经典的总称」,并没有「储存佛经的地方」这个意义;! P2 p9 N* o. ^6 v3 o7 [
(2)「藏」的意义后来为什么又扩大了呢?4 E8 D* M& @  s$ e' @; a
, p/ }2 v4 |$ C# q" o/ x+ j
别急,让我们慢慢来解释。5 _* R& E3 B+ X/ C# ]
/ p8 \7 z8 g2 [# N
——————————————————————————————————————————————( d9 x' k! ?* ~; ?( ]

3 P. N6 B' B; a" {* y9 K6 v「藏」在《汉语大词典》里面,确实只有「储存东西的地方」「佛教经典的总称」的意义,不过,让我们隆重邀请《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亮相!
+ c9 w3 s& f2 f. X( A0 n6 r9 |  P- s( d$ t" W4 f
7 t) a% q9 t3 [% V# N

* F: E- X; S4 P% w  G) Q/ k2023年出版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是不是很厉害、很有用?一下子就把缺失的链条补上来了!让我们快说谢谢!& M9 \( v# `# N  [5 ?8 E/ `, a

. {* o6 J$ f: G/ {, o% k& c7 S4 a% R
《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编者贴心地给了我们一个注释,告诉我们, 「藏」原本就可以指「储存书的地方」。这样看下来,元代统治者用「藏」译གཙང་,“gtsang”,是吸收了藏语的音、汉语原本的意义、梵语的佛教意义,三者糅合而成的。
; o6 Q  R) [- w( q) m9 Z
: M4 ]( f3 C& \- c$ H* N9 z那为什么藏语的གཙང་,“gtsang”,所指范围没有变化,汉语的「藏」,所指范围却扩大了呢?原因倒也不难理解,请看喂鸡百科「卫藏」:5 Z8 h) P( D. j% d  \2 B6 ?
! S5 j' Q9 ]/ m) T- m9 |% R% G5 S' X
卫藏是“卫”和“藏”两个地区的合称。其中的“卫”汉语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当雄县除外)、山南市和林芝市西部(工布江达、米林、朗县三县及巴宜区);“藏”汉语又称后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北方小部除外)。前藏与后藏是清朝的划分,藏人并不如此称呼。3 L6 I( @: R; \# R4 t

8 _6 N+ `2 `  M% \最早,“卫”和“藏”由藏传佛教的两个不同教派统治:“卫”由格鲁派统治,“藏”由萨迦派统治。……“卫藏”之所以称“前藏”与“后藏”,实因达赖、班禅分居二地之故。

  K0 \2 ]0 ]5 o6 x9 q- z1 U$ N
; s5 `1 t+ }2 d1 m拉萨和日喀则是藏文化的两个中心,有点像今天北京、上海的地位一样,既然「藏」原本是统治者爱上了藏传佛教及其经文,那么拉萨也有经文,也储存经文不是?元代统治者爱萨迦派,不代表后代统治者也得只爱萨迦派呀?我偏要雨露均沾,别的也爱不行吗?爱情就是这样不可理喻,所以就出现了「前藏」「后藏」等说法,最后慢慢的,「藏」扩大指整个藏族、西藏、藏区了。' ?& v4 W0 `  Q

% q1 Y, u" c9 `, J) R% U也就是说,「西藏」的「藏」,音译的源头是藏语的没错,可是后来独立发展了,意译的源头汉语、梵语的部分有所增强了,就和藏语的原词所指不一样了。5 k) z6 h: ?( o1 ~) n0 |
% O7 U, m1 P& W) V) v
——————————————————————————————————————————————
2 |8 l% n; Y, i5 f0 N$ A7 c6 J
- U5 H' N; G9 {+ G6 \0 M) d#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西藏」一词的英语译文问题,毕竟开头既然贴了戴雨潇《西藏为什么不是 “Tibet”?》(https://www.guancha.cn/daiyuxiao/2023_10_24_713163_s.shtml),还是需要稍微回应一下。
4 ]: u3 L1 e$ ]( |% o
: D8 \5 S) F9 Z「西藏」在英语里怎么说,汉英词典是反复调整过的。北外汉英(1978):
! r8 v$ M* X/ E, \/ N
0 R0 y. e6 u9 W5 h' Y
  j+ I$ g# Z8 O: Q' S, ^; @0 Q( B) X! Q, @. ^' v7 J: r& J
最早的版本里,用Zang,非常谨慎,除了一处以外,战战兢兢不敢用Tibet。西藏自治区,说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 P& G. D. B# W3 d
; t% r+ L# i- e) K# |# I& Q北外汉英 第三版(2010):  _5 m4 D' y' V
: [7 h& @7 `7 m" G$ j5 \! s2 a; u

9 D+ f+ E% t/ B) F4 \9 @- M
! ?4 k7 p3 j+ B2 N0 `第三版里全面恢复Tibet的说法。西藏自治区,说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 u/ L3 i; U

' N& _# Q0 f; s+ S6 @北外汉英 有些其他需要商榷之处,比如藏历是阴阳合历,不宜用lunar。这里不多说。
4 h, K$ p+ r, S; r  m4 x! n
3 u) d" S8 X) R# t& b* Z4 a大家伙儿看出来了,现在,「西藏」的标准译文,又回到了北外汉英(1978)的版本,Xizang、Zang为正确答案,Tibet为错误答案。: E5 }8 T; M$ D/ B( S* T* h
0 Y! [* T+ D; h3 T# }& m3 \  o
我的想法就几条:
- S- I6 ], M2 M5 F4 o: v% K0 P7 N# E0 K1 y. @
(1)元代时候的「藏」,还是比较接近藏语里的“藏”(གཙང་,“gtsang”)的,咱能不能别光顾着发布国家标准、制定翻译规范一刀切,一天天的不是吵Xizang就是吵Tibet,咱好歹把「乌思藏」= Dhus Gtsang, 「藏」=Gtsang收进汉英词典呀?这个Dhus Gtsang是《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都认可的不是吗?为什么天天把「查得率」喊得震天响的汉英词典……找不到 - [+ l$ U# V; @5 l4 a# ]& k  V
% M( K3 j: d0 K, c+ Z! c
(2)Tibet的词源是什么,吐蕃的词源是什么,「西藏」的「西」是不是和满语有关,这些问题学界统统没有确定答案,吵Xizang吵Tibet哪个对,能吵出什么结果呢?既然最终目的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那么英美人明晃晃地说western treasure-house,说中国古代统治者眼馋人家的矿产资源,这种莫名其妙的讲法,不要澄清一下,说明一下吗?为什么你的敏感肌,总是要喊打喊杀硬碰硬,想要改变外语里头的固定词汇,而不是以柔克刚,先把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讲明白、说清楚呢?
8 S0 o$ ^! |8 J8 Z5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5-3-1 12: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kyletruman 发表于 2025-2-28 18:526 n0 c# }3 }0 P
Tibet 应该是唐代“吐蕃”的音译,查自手机版或者电脑版DeepSeek应用,搜索“西藏词源”:, X1 j1 W; \% B* k( f/ G, U
结合历史,根据 ...
2 p: t( J, H9 B
ChatGPT、Deepseek这种大模型都会告诉你「内容由 AI 生成,请仔细甄别」。我在主贴里引用贴了戴雨潇《西藏为什么不是 “Tibet”?》,没有充分讨论相关问题,就是因为:* W: @7 M, q' ^& o. M
(1)戴雨潇的文章本身是相对严谨的,已经带了不少参考文献了,有些问题学界是有争议、有不同看法的,你拿Deepseek结果想「一锤定音」是不是有点糊涂,Deepseek连这些学术刊物参考文献都没有的啊,纯粹是把网上流行的说法拼过来抄过来,咱至少给个比戴先生的文章更全面的吧;
1 g* X% D% `1 U! A" k# q& R(2)「西藏」的「藏」是怎么来的,是别家没怎么讨论的,所以我补充一下,其它问题早吵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02:28 , Processed in 0.0238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