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3-11-13 23:54 编辑
1 D2 s+ m/ z0 w- m' M6 \: i7 G2 [" m6 V) U* Y/ q. o& s
汉语口语里,有个表示轻蔑的叹词,网上一般写成「切」:, ~$ g. Z; C0 \ B
3 R, B9 K+ ~8 x+ m8 a. C8 d
N' p& L3 l$ ]/ H7 t: c7 X/ r7 K% W$ O. |; y# S9 E% t+ _' U
这个「切」到底是什么呢?莫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脏话、黑话?
' D* r# s1 y- i8 q5 _( F1 w: f1 E g i$ ^
其实早在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颁布的时候,这个答案就已经知道了:是「啐」字的口语音。
2 x) q/ j0 w; Z
, W* k! r* {' r+ o; ^, E
6 H: e" X! E/ D" ^4 I1 F ^- u5 Z1 F" O- Q+ u: d" ]
「啐」读cuì,意思是「用力吐出(唾沫)」,七内切。不难看出,这个u介音丢一丢,声母稍加变化,就是q这个音——表示唾弃。请看吕叔湘版《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
/ L: F+ ~7 d" j. M; w" p" z/ b$ d
8 r8 q9 H/ y; U4 m7 D
N0 m B% }- }2 A4 K9 k/ {1 I! ~: D
: F% ^( |8 |2 |! [
9 u# n! d1 `2 [- m: g3 }
由于《国音常用字汇》收这个音,所以不少老辞书、台湾辞书都是收录的。《国语辞典》啦,三民《大辞典》啦,都有。
( D U' S; i5 m0 [6 D. s, E& X# `
) z2 m4 v1 }% K: ^8 l) c $ }6 r$ H2 d( j, ]& |3 o
- E1 ]/ ?+ ^: N) K按理说,这个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完结撒花~~/ i8 G% `* s+ Y/ Z
* J& n2 G1 _2 P/ E' I
问题来了,既然这个叹词有本字,为什么网上不写正字,非要写成「切」呢?——因为吕叔湘版《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并不是公开发行的版本。在公开发行的版本里面,《现代汉语词典》把这个音删了。所以很多人以为这个音没有本字。
1 k& h2 M6 m+ N2 P# c/ t& c9 v+ Y1 }: c! E! o' C
请看丁声树版《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
# n8 T6 j: e6 {# C% A
1 o1 c6 v1 k, c2 X
: E/ m: b# h7 @3 c- x/ w0 E$ D1 A$ ^! m; v
请看最新、最最规范、最最最正确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Q8 [8 y& B4 c8 ]! z1 ^
. M" X0 @8 M% x# `9 M U" E/ l# g0 P
$ W3 g7 |1 s5 u3 W1 E6 `1 \! w2 ~) y& H6 c
看见没,词典说了,这个叹词必须念cuì,而且还特别说明了「多见于早期白话」,那意思就是你嘴巴上挂的那个「当代白话」音,要么跟「啐」没关系,要么就是不标准、不规范、不正确……反正千错万错都是嘴巴的错,谁叫你没长一个符合《现代汉语词典》规范的嘴巴。
2 u l' J6 e! I. `7 [) w$ h; h& P4 W% D
怎么说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型」辞书,人家就是要把那个丢失的u介音找回来,把声母正回来,要人人都做到播音员水平,这是远大的志向,咱也不能拦着人家
/ @: j% z, T. x; ]
9 E) h1 ^# j- v7 X5 q* I—— 可是我不免犯嘀咕,《现代汉语词典》几十年如一日,大力推荐、强力推广、反复叮咛读者,「⿰卒瓦」要读成独一无二的北京方音cèi,即便说文段注早就说过,「⿰卒瓦」就是「碎」,cèi音只是suì的u介音丢了,声母稍加变化的结果。这又该怎么说呢?《现代汉语词典》凭什么一会子特别尊重老百姓的嘴巴,一会子又打人家脸,说人家不规范呢?4 s; ^8 S( [% t% E+ H
5 y/ w% Y, K$ j& U / a, W* K3 h$ i# i3 j7 J
+ q" |7 S9 K$ \
* ~ V6 y+ p9 O0 s! b$ u(http://www.jiaodui.com/bbs/read.php?tid=22200)
2 [9 P" S1 ]0 I% c; l# S( V
7 X' r @7 P8 U# G看看这位可怜的同学!「啐」在口语里读q,这种读法已经被《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五大金刚联合封杀、联袂删除,只好求助于“在线新X字典”这种野鸡材料了 —— 不过且慢,辞海真的没有收录吗?!好像不对头吧??!!
4 k' T% `& c N8 l4 k' l$ @) ]9 s3 i* r+ ~; G S: q
下面有请《辞海》(1965年版)出场—— & o$ B; `7 W; k- i
% ]! I" Q6 M. _7 e: M# k
$ }7 ~4 c% d4 o" E7 e0 }4 r
' M% _8 E3 G6 [. g
下面有请《辞海》(1979年版)出场—— ) W; N- ^% j! ?0 l3 S
' g5 T/ v- e( i
9 U5 s: N7 w: [* |/ e5 @" B9 [9 I9 {3 H" u
下面有请《辞海》(1989年版)出场——
9 M, w& Q! ?1 O8 c# n* H# F$ C2 C# Q! C8 B: H
) N V0 G& L Q* v' x5 q$ c( r# A8 ~9 g2 X
下面有请《辞海》(1999年版)出场——
$ u, _+ B3 Z+ \9 I" C1 w: {0 ]
5 t4 } y3 `5 I& q! b
+ h' E. M+ H7 n7 B" h _! Q$ C4 ]9 M
# t W# _5 B$ N, A6 J, i; N" ^9 t7 L4 m8 j& Z- r
有人说:你发了这么多图,内容都是一样的呀,不就是想说《辞海》明明是收录了的,那位可怜的同学看错了嘛!咱——别——急——呀!0 b6 Z! M" C/ n3 ]( S' k3 [# A
# U8 r0 z# v4 N8 B( s; {* w下面有请《辞海》(2009年版)出场——
+ x0 C0 _' @) ~" i7 |' Q( y% o' {
" P" N5 a6 _/ r$ V
. m K5 b* Z. D) ^
! k* K) v8 ]2 i: {+ ]我有意把前后都截图截进来了,你没看错,延续了4个版本的qi音,终于在2009年版阉割掉啦!+ A8 {0 \+ F9 b1 S) R8 s, U; W5 l
, l& W! U6 k3 t) q4 W/ R0 x0 g
至于2019年版 ——自然也是没有的咯!
& o# Z* z( r! _. Z2 U" h
+ V* f3 a) m6 i4 Z: K
, _* ^6 E* f7 z$ G: R
- _( W5 }/ o ~- w为什么阉割掉了呢?以前我讲过多次,这次再说一遍,因为《辞海》2009年版改了这么一处:) f1 u5 a% a V% S
9 _8 _3 N& P) F4 A新版《辞海》突破惯例增收大量现代汉语词目和义项,并增收了一批使用频率极高的网络关联词语。而其即将首次推出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辞海手持阅读器和网络版,开中国出版界先例。
8 E9 J4 W$ W; f! y
7 ^7 y" `3 I; Z& k! d* W' O/ S1 z这些「现代汉语词目」从哪里来?从《现代汉语词典》里来。不仅如此,《辞海》2009年版全面向《现代汉语词典》看齐看齐看齐齐,学习学习学习习,万岁万岁万万岁,但凡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圣旨的一律去死去死去死死……
1 i7 b) I. H% }6 a0 U% M+ V; e6 u# o# x
——我始终不理解,当初既然提出了《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分工,就应该允许这三套书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我是没看出来,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收录的这个q音,到底犯了什么天条,让《辞海》老人家收录多年后也必须删除。" e' }4 U, v9 ]% t) K
1 z, l$ d' O; i/ h: x( \& z
) m9 p: W- X& T$ c" B1 B ~- ]6 h4 L! P
总结:/ ], W1 E0 ^7 }+ Y, z
/ O5 X7 u5 r8 v2 }- ~& ]
1. 我一直觉得《辞海》1999年版胜过后面的版本,只因为它没有受《现代汉语词典》圣旨影响,该干嘛干嘛
; c" N- _: V0 S [: C' K2. 《辞海》不能只看最新版本,历代版本都要看看
8 E! \6 P& p" g! J$ H% B3. 吕叔湘版《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是珍贵材料,还没有抱回家的同学赶紧联系我抱回家
* S3 |' ? A; _4. 《现代汉语词典》管天管地管嘴巴绝非浪得虚名,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大家记得多多收藏台湾词典、老版词典,省得忽然有一天——别的忠实老朋友也像新版《辞海》这样离你而去,摇身一变,化为大号《现代汉语词典》咯
! `- b3 Y2 z/ L6 e8 b/ T4 K8 i* B- }# X. V, X- Q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