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23-5-27 11:45 编辑 # L% ^& @8 D0 ^& H9 O+ X
* I* `- X8 O3 U0 x1 B* \+ n《汉字源流大字典》新版上市,我觉得值得关注,下面给出新旧版同一个字的对比图片,新版图片为自扫(上传时压缩了尺寸,是原尺寸的1/4):
: P+ f4 a _# H4 ?) R( M s% z4 t8 o' c
( o+ t5 o, T* ]7 u- `
, S7 K: }+ L) C1 I, D- M' K$ ^. D. H3 |; i |
. g# W. k8 a2 j& P+ K! \
4 a+ h0 B( l- R' l: S" v# f% K
2 z' t* t& w; E6 n# [明显的进步如下:$ a2 Z6 G9 R2 m9 G& S+ f* r3 K
(1)释义分了词性,看着清爽了一些
& r l: x5 Z" I(2)义项多了不少/ W& q8 l8 A: J' v
(3)收字多了一些
6 t* Y! U( C$ p: j. T(4)释义语言有了变化,不再一个「引申」说到底
% s& m+ _; `0 o3 M6 y. k. B
' J2 t. U/ \( q5 k h————————————————————————————————
' w3 \5 `9 z3 I$ D" o8 A k有人请我评价该知乎问题当中的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245278( N7 a8 P& S/ k( ^) U) r
1 G& t& t* O4 s S" C) I, V首先把这个答案的要点概述如下:
/ |2 m: ~$ {% q: g; Q$ ?& \
6 F9 x' F* \4 E( Q这本书的体例、语言特别好,风格我也很喜欢。但基本不会用它,错误太多了。
) H- d0 t* Y# a1 ?5 f+ {/ U: \' n) e. a7 \- T
……
2 v% ?$ B& n; `) c* [
7 h, e5 M' X1 w: o市面上的各种解字的书……就是完全无视学术研究成果,看图说话开脑洞。《汉字源流字典》比它们稍强一点,对于学术界很早就达成共识的成果,该字典还是能接受一些,特别是对于《说文解字》,有一定的尊重。……但对于稍微不好解释的东西,就信口雌黄开脑洞,和上面提到的各派几乎无别。(如果稍微接触古文字学,就会发现该字典存在大量臆测内容。)& o5 t4 x' D/ X5 ?+ C3 U
8 U1 V/ C" t- N& w: ^' {3 E) n* W所以,《汉字源流字典》给我的感觉有点分裂。一会儿是很严谨,很简明地把汉字演变说清。一会儿又开脑洞编故事,看得人一脸尲尬。……8 v2 M2 ]- o# u7 n
这本字典有他独到的地方,可以看。但也有不少问题:①本义信口开河。②引申义强加因果。9 m4 K( M" B& H' [4 g! u
! p: y8 g( A# p
建议批判性阅读。0 |+ V7 C5 g7 c( O5 v$ A
7 I/ y; ^6 m4 x1 u' q另外我想到了梁东汉、王宁主编的《新编说文解字》,收字只有《汉字源流字典》一半,体例有点类似。对于无法强行解释的字不解释。7 r# E9 `' A3 \/ W" P G2 d6 U. n
. D& T; h7 E/ P* d
……
! D6 m( c/ E; P- u/ V2 z0 I8 h/ w! h; M3 ^
总之,《汉字源流字典》虽然比上不足,但仍比象形字典、《唐汉解字》、《白鱼解字》、《于丹汉解人生》、阿城《「宅兹中国」新解》等高得多得多。可以批判性阅读。
3 f) w A2 I( F u) n- X; d. \4 q/ O其次,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8 z' h" f& \2 z" C u) [9 `$ g. w* d$ q6 |. l7 h# m' M
(1)这本书热销多年,现在《汉字源流大字典》又跑到商务印书馆下面,商务印书馆站台,必然有其魅力。
x n1 L4 x& q, ?+ ^8 @8 k( z/ A, u$ g! M3 n
除了答案里面提到的「体例、语言特别好」以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它不搞「阉割式收字」, f5 H% g9 J7 u4 G2 k" H3 [6 @! K
6 L: R/ {5 i8 S9 ]- ?% O
什么叫「阉割式收字」呢?就是只照顾简体字读者的感情,只收《简化字总表》或者《通用规范汉字表》里头的字,硬是要让读者觉得学会了简体字就掌握了汉字的魅力。咱就说,至于吗?
# _3 z0 l, |1 |3 l# d9 a! @ S; E0 `1 ]0 n
有些专家写的科普读物也是如此,严谨是严谨了,问题是量太少,只捡了简化字里头的一部分来解说,读者看了不过瘾。0 f. ?, |3 B6 @+ s) ^: V4 R! ^% N' p
* i$ q7 N' D" }3 E. V《汉字源流字典》收字丰富,加上一定程度上尊重《说文》,尊重字际关系,所以受人欢迎。比如:: H" ~# N" E v' i) m
/ w3 k+ k& f3 _: e0 Y( w4 I" h c8 s' `. k
, O! m/ y) `- v& [这俩字都是生僻字,早在广韵里头就混了,《汉字源流字典》收了,它受读者欢迎,是自然的。
, C' b2 B, Z' h. C1 x; U) u6 [7 \* d! ~
知乎答案中提到梁东汉、王宁主编的《新编说文解字》,为什么没火呢?它吃亏就吃亏在,虽然不是针对简体字读者搞阉割,但终究收字有限,水平不够的读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看着干着急。; u; q7 w+ J T; }+ [* h
% h7 A; G U# h2 U1 l1 M- P
(2)①本义信口开河。②引申义强加因果。这两点都是正确的$ q) v; W& T7 e1 L! c
$ s+ p# {# n5 L: f* I
第一点,本义信口开河的毛病其实不用多说,作者本是票友,对学界的成果无法吃透是很正常的事情 —— 一般读者看不出来,这也是此书热销多年的原因之一。5 \4 E" e9 z9 [( c4 S: z" @" Z
r* x' G: J& I: Q" T7 B( `
第二点,我觉得有两个方面比较讨人厌,洋洋洒洒列了一大堆义项,结果彼此之间就只说「引申」——这是滥用引申
1 S+ b3 R: `4 z( d
, n! \2 x# f& i奇了怪了,学界成果也不少呀,怎么就光会说「引申」呢?仿佛是一个字有了本义以后,不受控制、莫名其妙、谁也不知道怎么了就引申了/ Z% R" Q# H0 m1 o; k
; v3 m t! N U9 w4 L- Q- I再加上有的时候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非要扣上「引申」的帽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读者就要疑惑了:我怎么没看出是咋引申的呢?——这是引申强加因果0 V4 I5 X) z' u, b3 }1 d+ L
' y4 \: N4 t2 c/ g8 O4 j新版《汉字源流大字典》大概是有了商务的编者把关,大部分修改成了「又指」,补充了「泛指」「借指」「喻指」等等。怎么说呢,略有进步,还是不够好,好歹措辞上不再糟践「引申」了。
& @2 u! H+ w$ H+ |: ^ N9 b; l( k9 n' F# Y+ i7 \) ]
(3)有哪些比《汉字源流(大)字典》更好的书?
9 v) V7 U0 V/ }) L9 v) c& ?% ]7 M0 r
这个问题很难答。因为这么问的人,一般是爱上了这书的优点,又希望在细节上更严谨,不要被臆测的信息骗走。4 R5 z& X$ C1 f, }: c& v6 S$ q/ D
; u) R" h# N5 X7 B+ K; g+ p
而细节严谨的书往往又很干,一般读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4 V, ]. t6 u6 o! c5 o3 q% ~
- _5 a- ]$ p4 a' I# r6 C
只能这么说:严谨的学术著作,往往是「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要想找到一部书,把汉字形音义彻底说清楚、说明白,看着像《汉字源流字典》一样宏大,又没有臆测信息,还通俗易懂,普通读者也能看明白,有点……难。2 I0 d. U. X) X; e5 i% W
8 @$ A t9 H3 l: E/ ^- O) Z. U因为汉字形音义的研究,本来就不够透彻。咱也没有哆啦A梦的本事,把研究汉字的个个都变成段玉裁啊。* V( w6 V3 ~ Q3 P
1 K, S$ ^6 v6 B$ m: `% W. }8 l4 I
我刚说「看着像《汉字源流字典》一样宏大」,重点是「看着」——咱仔细一瞧:这书里头只有普通话读音,古音完全没讲吧?俗字讲得不够吧?再瞧一瞧……总之它的销量多多少少得益于体例、语言、风格。
- J# I7 {% m) L1 S1 g
* u0 _5 {, w- j/ z3 l5 ]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读者,自然要多备一些工具书,提高自身的判断力 —— 完美的书,天下哪里有那么多呢?就像完美的老师,那是可欲不可求的。* [; ?% B2 `3 V: M' Y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