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4-12-29 22:26 |
---|
签到天数: 102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发表于 2018-1-5 17: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ellboy 于 2018-1-5 17:31 编辑 8 `* y% @* U! l" L
" w. t1 v% e. q/ |1 D
以下内容引自 管鑫Sam 公众号:2 @" J1 O& U! S* h7 j1 O2 M9 f
-# b; y" }2 F# [1 X* T. a6 ]' l/ d' X' z
按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按照被动的方式,外语**者需要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一单词至少十六次以上,才能使这个词进入自己的积极词汇的潜力词群。注意,并不是直接变成,而是有潜力变成。如果用这个方式来扩大积极词汇的潜力范围,虽说比较扎实,但对于中国国内的外语**者来说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单靠这种被动方式的输入,是无法确保有价值的词都能够顺利地以16次偶然的方式被你在不同的地方碰到。(注意:你连读这个词十六次或连续在同一篇文章中重复16次是不行的…) 况且,如果你接触**或某一门外语的频度如果已经高到让你可以把各种有价值的词都能够反复碰到了,也就不会愁词汇量的事儿了。8 W# u) R6 a, w2 U, z6 {% ?7 W
那么怎么办呢? 可以采取“主动的5句原则”。, A7 o$ `; Y$ F2 ^0 g; |
这个不是成型的理论了,而是纯粹是个人的经验。一个完全不认识或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完全可以通过主动的方式,更快地转化成自己的积极词汇,为自己的口语和写作服务。, m" G. L# } Z! E8 M
5句原则操作方式:
/ u M( G* X4 A/ }; K工具: 必须是例句详实的字典,最起码要达到牛津高阶或朗文当代的厚度。! T* U. f7 _* R Q
原材料: 在阅读过程中偶然遇到或多次遇到的,查了之后觉得这个词以后表达中应该用得到,或者于自己的经历或专业特别相关又常用的词,比如有一天,你看到一个词的意思是“似是而非的”,你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我在有时讲话或写作想说又不会用外语讲的那个词,那么好了,这种词就是原料。/ f+ M/ F" r9 I5 X5 q+ G. w
方式: 基础较好的,采用2-3制,基础较弱者,采用3-2制。即在双解字典中査到这个词,仔细阅读释义,体会例句,有觉得很好的例句,修改几个词,变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句子,“2-3制”就是修改2个句子,仿造3个句子,3-2制同理。但仿造时一定不要打开字典,也不要看刚才的例句 ,要尽量凭空,想一个自己最近想谈论的话题或相关的事,用这个词造出句子来。做完以后再返回字典看看此词条的上下有没有衍生词、源头词等,如果有,一并**。词条内如果有辨析扩展等,也一并**。
: p, \6 \% V8 i" b- \" @这个方式对于短期提高“准”积极词汇量非常有效,而且扎实,结果往往是,在你不需要用到那个词的场合,你也会想方设法的把那个词用上,为什么? 因为那个词你自己真真正正地落过笔,偷偷地在本子里已经用它表达过思想了!一段时间内,要写一篇文章。尽量去用自己在这个阶段积累的积极词汇。) c/ B4 P6 N) b& L
注意,以后在3-2或2-3的过程中要造句,也别忘了要去尽量使用一些你最近增加的“准积极词汇量”,以增带增,这很重要。
/ ?: h* D) y$ c9 ?要有明确的规划。根据自己的遗忘规律,要适当地坚持用自己近期储备的“准”积极词汇量写短文也好、短句也好、微博也好、朋友圈装x也好,增加积极词汇量就是挽救你**表达能力的药,药不能停。
+ e$ U( c8 m' n' L* P按16次原则的方式,一段时期自己增长了多少、增长了哪些积极词汇,自己往往都不知道,潜移默化固然好,但很难对其过程进行管理;但用这个5句法,则自己会很清楚,所以一要定期复习。药,不能停。
/ b4 O& }8 E: o3 N2 A- k. Z-+ D* q% Y/ W; C4 Y: z0 }1 k3 p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比葫芦画瓢地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