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0-26 23: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我当年初用牛津双解学**词典(牛四)的时候也碰到这个问题,当时的情况一是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互联网,获得各种资料(音视频、文本)都不可能或不方便,另一个是语言学、语音学知识很少。只有自己琢磨,琢磨了好久、好多问题,得出的结论有对的有错的。不管对错,都对后来的进步是有益的。' u4 t' i6 `3 a( {
: O5 J8 R" C' f: \& q
现在网络发达,获取音视频、文字资料都很方便,基于网络的各种软件也很多,你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工具,自己琢磨,可以发现不少东西。当然,有的东西,光靠自己琢磨不大容易琢磨透(例如,即使同一个音,对英美语音熟悉程度不同或懂语音学的人和不懂语音学的感受到和发现的东西可能很不一样),再求教于人,也可以。% C( S S* a4 O$ P x
- J1 D4 }; q$ q$ g& I) q# M
2 J+ J& B5 H" X: m8 i: E
现在简答如下:$ w" |9 X" H' q* j
* h/ m4 t% A/ u/ o
1. 每一种音标系统都可以比较准确地标注一种语言/方言的实际读音。
: Q% M# B! q2 W( f/ I
1 u# s5 C/ I m" K% P现在的牛津双解只用DJ音标,但是同一个词用DJ音标和美式音标标注的美音是相同的。/ |1 P& p K+ k) |
: D7 r" F, I5 F2 f+ o! n; h/ m
例如,job, dʒɒb/ ; NAmE /dʒɑːb/。 后面的一个是用DJ音标标注的美式读音,与用KK音标或AHD音标或WM音标标出的GA发音是同样的(由此可以从很多个例子中发现几种音标的对应关系)。
+ [8 k+ \5 l, O" u! x# b, |; E
2. 英音与美音(均指所谓的“标准”发音,即RP vs GA)存在一些系统性的差异。
4 b) g& [$ c, h" S- |# c e( N4 X9 W$ |* K
例如,job, / dʒɒb/ ; NAmE /dʒɑːb/ . 英音的元音为/ ɒ/ ,美音为/ɑ/.
% g6 n+ w) F3 X7 I$ k$ E- t* |" Y; s" ^6 {0 B4 i; F
有两点不同:英音为短音,美音为长音(几种美式音标常常不使用长音符号,但是在实际的发音中仍是长音)。因为DJ音标使用长音符号,所以它标出job这个词在美音中是发长音的。
% w' J$ [2 b3 U, Y' z% C9 e( z
4 h1 F0 T+ o+ k7 C- ]顺便说明一下,词尾塞辅音前的元音,美音比英音要长很多(尤其是浊塞音前面的元音差别更加明显)。很多词,如job,lad, bid, leg, 在英音中发短音,在美音中发长音。(你可以在发音词典上试听、辨别一下,差别很明显)。这是因为英音中词尾(以及词首)的浊辅音(尤其是浊塞音)已经变“清”了很多,在词尾时甚至直接发成清音。/ Y: }( x0 {" V# B- o
0 k% _1 a5 |; L/ X
词尾浊音前面的元音长度的差异就是由此造成的,如果你发浊音,其前面的元音就不可能发得很短(而不是因为词尾是浊音故意把前面的元音拉长)。发浊音时,两片声带被拉紧靠在一起,保持稳定的姿态,气流只能缓慢、平稳地溢出。受到肌肉运动速度的限制,这个过程不能突然地发生,也不能突然地结束,也就是说声门的姿态必须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稳定不变,所以自然而然地把元音拉长了。而发清辅音时,肌肉保持轻松状态,声带不靠近或者只略靠近,或者(例如发半浊辅音,如**词尾、词首清化了的浊塞音,以及汉语八、答、歌的声母)时,肌肉迅速运动,声门由开口很大(发清辅音的姿态)迅速变到发浊音的姿态(声带拉紧靠近),这个过程是运动的、不稳定的、快速的,因此发音时间(音程)就短。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不是人为的、故意的。
! j0 @( R. C6 [7 Q, A. K3 j$ e4 d, u, T. ~0 P, ^$ Z
声门是否靠近以及是否送气的不同,使一种语言中同一部位的塞辅音可以不同,例如印度的一些语言中,有A浊送气、B浊不送气(这两者声带始终靠近)、C清不送气(声带由开到闭)、D清送气(声带不闭合)四种;现代汉语的**方言中有后三种塞辅音,普通话和其他绝大部分汉语方言中,只有后两种。
8 h& A; a) H7 M5 Z+ _- x, `5 Y- H8 Z* U# J: Z6 E+ l$ y: X* i* Y
其中的清不送气还可以根据声门闭合的速度的不同分出不同的级别(浊的程度不同),要命的是,有的语言里面有两种B类塞辅音,这对外语者来说简直太难掌握了。听辨、发音都很困难。% R! B: b1 g+ U2 y; [
8 W9 ^$ B% a! j: o
这和声调的情况类似。西方人的语言大多没有声调,学只有四个声调的普通话已经很困难了。有的语言的声调有好些种,例如现代汉语的广州话都六个调型,就是**的北方人也很难全部辩清。要命的是有的语言声调更多,就是广州人学起来也要晕了。还有其他类似的情况,例如过去的法语和苏州话,前a和后a可以区别不同的字(词),他们说这种语言/方言的人听起来是明显不同的音,但是不说这种语言/方言的人,就很难分清了。
$ m( v/ k5 `. W8 W( N% ]/ w* Q1 I1 S* H' B( g,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