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0-31 21: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10.270 j8 w& z$ D% X* K4 e! a0 l& ]4 A% a( i# j
! b: Y2 b9 r/ k! ?0 y: Z
http://www.pdawiki.com/forum/thread-21803-1-6.html% F7 U5 `: o5 B" L7 i4 q
4 l7 G9 A2 r; T' E
9 r+ V: @0 `; \8 v) P
6 F" `7 k/ W# J/ R
O大看得真细呀!
* C+ F% F+ ]0 {, T 1 t: Y% W% A" Z8 w; A3 B
0 `3 V2 d( w6 X% Z5 E) b- T5 KGo to + inf. 是平常的结构,go and V 也是平常的结构,但是词典上这里是在某一个义项下面专门就下面的用法说的,当表示“到某处干**事”这个意思的时候,可以说 go to + inf. , 也可以说 go and inf.,还可以书 go inf. (后一种是口语里的不正规形式,多用于北美**)。但是在解释用法的时候,朗文和柯林斯都有点语焉不详,或者有错误,以致于使外语者发晕。
3 u: q! H# _) P
3 \& i k, v# h5 z2 X3 h' Q6 E6 j) p" t5 D7 {
Go to + inf. / go and + V 可以表示两种意思,一种是表示到某处目的,一种是叫别人去到某处去干**。前一种意思,没有不用于过去时的限制。后一种因为是祈使句,所以一般不用于过去式。
3 Q k1 V* j9 N# S3 z6 m: @
4 X; g/ h9 [3 H# K0 r) T. m7 Q' F2 \3 x' G
Go + inf. (一般用于北美**)这种形式一般只用来表示叫别人去干**(不表示目的),因为是祈使句,一般不用于过去式。估计朗文的编者是就这部分而说的“不用于过去时”,但是因为没有理清思路,或者因为排版错误,结果把读者弄晕了。6 @# N( @3 q2 W G6 l% q- X8 V: Z
# e, M0 \' f3 h( v" E, y( `& B6 o, S" u+ t# C, l1 B& K, |4 U
把两种意思分开说,头绪就清楚了。9 ^2 F4 g/ {# e) U$ U" \/ l( D, }
: U1 W% R! q/ y0 }- E
" E$ b' e, W, g4 S, p r8 z
那么柯林斯说的 However, you always say that someone went and did something 又是**鬼呢? 其实它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估计它原本想说的意思是,go + inf. 这个说法只用来表示祈使,因此一般不用于第三人称作主语(someone)。 表示目的要用 ... and ... 形式,而且第三人称作主语的时候(目的的),一般都是描述过去的事情,因此都用过去时。# w; B- H7 D( T+ x
, D4 K! p8 M, h( B5 Z
9 d! W% ~- e5 \# ~) V
上面这段话说起来都绕口,而且其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表示目的,可以用 go to / go and 两种形式,不一定是后一种。而且也不一定用过去时:( D+ n$ B9 R0 ~
/ R8 C* ]$ H$ Y+ d- G3 b8 C- F
1 }) j2 W% Z5 i" Y9 LShe has gone to catch him. // She will go and catch him. 5 ^. ?4 c3 k- J
' x: c& m2 p0 Y) f4 A0 [; U
8 ^4 H3 V( f9 A2 J3 d柯林斯的这位编者大概是没有理清思路,本来是想给外语者一些用法指导,结果由于自己没有把事情弄清楚,好心办了坏事,反而使外语者更加晕圈了。
# s i9 O' \9 `" a, }$ q1 }; ?8 a0 o; ?5 L, c/ x: n2 Y" M2 I" S$ O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