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1|回复: 51

[词典求助] 如何减轻因词典过多带来的精神负担?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词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6-10-7 15: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oaini123 于 2016-10-7 15:49 编辑   [6 A* E7 d1 |9 H+ O
    # Y; l/ C% H, ?: a0 X4 W% r
    论坛里的词典种类、各个大神制作的不同版本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挑选成本和阅读负担也越来越大,本人曾经试着减少上论坛的次数,但是撑不到一两天就会忍不住看看有啥更新。现在是每天只要有空档就忍不住看看论坛里的新帖和新回复,简直对追新上了瘾,着了魔一样。有的帖子标题没动,但里面经常有更新,修复不少问题。每次都忍不住下载、试用、对比、换旧,好像永远在追求最佳的词典组合。
    6 h& `2 D' F7 A1 F至于这些词库的利用,本人的利用率倒是蛮高的,因为平时工作中需要做翻译、查证,有时候为了找到最佳的英文解释或者中文译文,经常是查遍所有词典都得不到切合当时语境的字眼,往往需要再加工。结果当然是更好,但是无形中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气神,效率变低了,精力越来越差。有时候经常会想,我要是不知道有个论坛,也就不会不厌其烦的追求更新、更好的词库,就不用在选词库上面这么伤神,兴许思维会更连贯,工作生活都更高效,不至于总被查词打断。, e$ S  L5 _& J
    5 F4 h, G7 v, C. u; k
    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加载了几百部词库,手机上装了100多G的词典,真是不敢想象。。 我自己的话,经过精挑细选,电脑上放了10几G,手机上可能有7、8 G,每次查都是一堆堆的内容。自认为看词典还是很快的,但还是觉得多,常常觉得精力真是不够。我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建了不同的词典分组,根据一段时间内对查证结果的满意度,再不断优化调整这些分组,让人兴奋的同时又觉得真心很累。
      K, F7 }' T- y% G7 i# U% N; d' [* ^3 T3 s# R3 U
    想问问各位大神都是怎么做的?怎样最高效的利用这些词库,又不至于为这些词库所累?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1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woaini123 发表于 2016-10-7 23:53
    8 ?+ B4 r: Z+ j& u: J. n4 o. w翻译中会遇到各行各业的材料,比如前一阵子需要翻译一个工业设计软件,内容当然涉及 IT 领域。此外,由于 ...
    # n- U3 U& r0 W; O8 k' L, V
    ' Y( z/ h6 _# ^$ l& |4 @
    搞翻译本来就是要这样,尤其是商业翻译,各个行业多少都得懂一点,查上百本资料一点也不夸张,偷懒的话成果质量就会下降# E2 g) @( A1 X# C! ?2 {  N! x$ ?
    " t1 V- t$ f% a& Q" s% h9 F2 Q* F
    学习的话就没必要啦,以重要词汇的理解、辨析为主,专科词汇可以忽略,三本词典足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熊部落 发表于 2016-10-7 23:43& |$ U& m; Z1 \% }7 u4 y8 k8 @
    英国文化都快被淘汰了。
    7 y! t6 k5 F: m5 A9 s& @9 K1 s% M" P% ]$ z! ]
    说美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少,中国的莫言倒是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有几个中国人 ...
    ) v# w7 w3 Q: n. a' W! d  R8 v
    统计了一下,整个20世纪美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10次,英国人只有7次,可见美国的纯文学也不错。- U+ i( j0 ]% w/ i2 s# C/ d
    0 F# q+ o) M# z$ N9 S" T- r5 o
    21世纪以来,网络与游戏的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时间急剧减少,读书再也不算文化主流了。
    / h% \) y9 U* Z9 l: x
    . O- i! i  C1 w2 ~# k, i: _英国人Rowling的哈利波特很受欢迎,美国人Stephen King的悬疑小说也很受欢迎,但她/他是得不到诺贝尔奖的。# m4 [  h& {$ f! d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2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bt4baidu 发表于 2016-10-7 22:17
    , v& g6 Q1 X# C8 U" n# Z" X& c您主要学哪方面这三本还不够?

    % i3 ~! g  o3 T9 d# n; x( n翻译中会遇到各行各业的材料,比如前一阵子需要翻译一个工业设计软件,内容当然涉及 IT 领域。此外,由于这个设计软件用于多个行业,因此涉及的行业领域也很多,比如铁路、公路、桥梁、土建、电气,等等,而且用的词汇表达还都是比较内行的说法。很多看起来比较普通的词汇,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意思,其中 Random House Unabridged 对这些专业义项收录的就相对齐全一些,好过其他各种母语型词典。根据我的使用经验,在专科义项收录的绝对数量方面,RHD 排第一,第二好像是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行业词义方面基本上这词典有的,RHD 都有,这词典没的,RHD 也有,RHD 可取代之),第三是 ODE(在行业词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与 RHD 互补)。RHU 稍有不足的是漏收一些专业性的习惯表达,比如 IT 领域常说的 out of the box(表示新出的软件或硬件无需配置,“开箱即用”)和环保领域的 Small is beautiful,这些专业领域的新用语基本上只有 ODE 收的较多一些。(SOED 也很不错,但考虑到查询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暂不考虑这种按历史原则编纂的词典# D  b7 h0 u( y+ B( i$ d; w4 Y9 s% z
    : T! r. }7 j; ?& R6 i  p. l
    总结:需要查询专科领域现行的词义,在综合(非专科)母语型词典中,RHD + ODE 是比较好的选择 - A# y: @6 q' R2 [) {: A. C

    2 l* m& g+ ^1 ]5 Z/ r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既然是翻译成中文,为啥不用《21 世纪英汉大》这样的大部头英汉词典,直接套用译文不就行了?还要用英语词典?我解释下原因,21世纪英汉大收录的专业义项也很多,但有时候,它给出的汉译来历不明,有胡乱拼凑之嫌,有些可能是错的或者早已废旧不用的,所以还是在英语词典中找到确实的证据更可靠些,然后根据大概的意思去找对应译文。& F6 Z0 {$ X. q9 f+ n0 ]' A
    * U$ i3 x* T( t4 K3 [, \0 n( h
    当然,这方面还需要相对专业可靠的专科词典,如 McGraw-Hill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元照英美法词典、英汉双解路透金融词典、二十一世纪英汉双语科技大词库,等等
    ; S/ B9 R; S  E8 v! ]. k
    # i5 `0 [6 X( V( h6 l  [再举个例子,在翻译当中还会遇到很多非正式的表达,比如外企技术高管做演讲的PPT、广告营销材料,往往会引用一些俚语和活泼地道的表达方式。这时候需要用俚语习语词典,RHD 和 ODE 也很好,不过有时不够用,这时候得用您的多合一词典,甚至其他口俚语词典(比如最近遇到一句老外的地道口语:I have to skate,这个skate表示 leave 的意思,查遍所有俚语词典,只有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 (4th Edition by Barbara Ann Kipfer) 收录了这个意思,可见口俚语的随意性有多大)。
    ) t* r: a/ o! a( ~4 v; X6 X
    4 P3 [8 U7 E) C, Y2 v然后为了正确理解句意,有时还需要用到用法词典、搭配词典,等等。
    . y* H) X! z* ^! m) Y- }& J
    . }7 i: s( x. I8 g. @+ N( `所以综合以上,还是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高质量词典的。" e; d3 S6 A3 D& D3 l1 E4 C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1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9 g+ ~6 K" |  T. B9 ^搞翻译的话,本来就是要查几十本上百本参考资料啊,以前的老先生都是书多到压塌书柜;% N' J5 Q! w) f/ D
    当然现在很多人敷衍了事,偷工减料,甚至谷歌翻译一下就完事,所以近年翻译的东西质量也是每况愈下,还搞出常凯申、门修斯之类的笑话4 z% ]( o# W/ K- o" d  S' N$ B3 w& U
    有电子版以后,查起来应该效率更高才对
    ( S1 x* ~6 d# |* r3 L
    0 B. u( ~9 e3 _4 _学习的话,我现在就是主要voc、ode、wbd三本,基本上解决99.9%的问题,其它词典就是扫一眼,没特殊东西就跳过2 P% L: `5 m* L% N* p$ w

      o* w8 O! o: w4 K8 X, `发布后再更新的都是些细枝末节,错过也无所谓,追新没必要,有时侯我发过最新版,手机上还一直用的旧版,懒得折腾

    点评

    菜鸟请教一个问题,您说的VOC是指vocabulary.com吗? 在论坛里搜索过,没有得到明确**。谢谢。  发表于 2017-11-6 11: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1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k3 S. M6 ]4 W% C/ G% d/ ]+ ?' a! X8 k$ ]0 Q) T4 c& S( z* j
    我觉得现在词典还是太少,论坛近两年来,几乎没有让我兴奋的“新”词典出现。
    , Y  k% @( t, p0 y% E5 F' z这里我说的“新”词典,不是 OALD9 、LDOCE6 这种;也不是韦家、牛家、柯家更新幅度不一的在线版离线化;更不是新瓶装旧酒的单纯排版更新。
    7 A0 ~  _- ?6 _$ B7 M% b0 n: S这里没有任何贬损诸位大神大仙高人工作的意思,实际上我是深刻了解获取新词典数据难度以及排版工作的琐碎、困难的。: V  ?- |9 S7 ]9 h6 g
    , m/ M1 W* j7 h: d- v! m) d, w
    我有几点做法。
    ( j4 U& r1 H! v) n9 c1. 不追新,其实近两年来的大多数“新”词典,我只是下了或者转存了,但都只是备用(万一链接失效、制作者失联呢),像 LDOCE 一直用着 5 ,OALD 甚至还用着 7 ,OALD9 就用过几次,还是为了对比下。
    : z5 `7 U# Q+ |0 g+ E7 E- ]& D$ _2. 追求版式的统一。
    # ^0 l# ?; d% Z6 a  g' d1 U        其实也就是自己学会制作、修改。其实我了解到,每一个浸淫 mdx 相当时间的制作者,几乎都有重排所有 mdx 为自己风格的冲动,像 A、B 二骄,I 、P 双姝、等等,作品数量众多,风格高度统一、个性化,毕竟制作者制作的第一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口味、需求。6 Q; U2 I* i; N7 h
            一些 mdx ,仅仅是排版的个性化、索引的精细化,新瓶装旧酒。这种,我一般只是转存收藏,并不下载常用。事实上,一些常用的经典词典,我个人也懂点排版,也有稍作修改,自制自用。
    6 H" t" }2 B7 S" l" u: C        要说排版,最合我口味的,一个是 Hugh ,一个是 Cjz ,一个算是我师傅,一个算是我徒弟,一个英汉、英英作品荟萃,一个专攻汉语,都有高度的个人特色,但也有几点我认可的共同点。
    " s$ U- R2 u2 T3 |2 q                第一、几乎不限制字体、字号、行距;
    % d0 m3 i, \2 x$ u+ z                第二、不用 javascript ,纯 HTML + CSS ,且都使用的最简单、适用性最强的样式,在各平台表现几乎一致。
    $ D; t# N! Y* ], H% H+ F7 v( s3. 多读词典
      \. }, \) V  @. c! K( C        知识越多的人,用词典越多;书到用时方恨少,词典永远不嫌多。经济学上有二八定律,词典里也有:$ N6 L+ X6 ~/ |2 P' y1 l* z0 _& F7 P9 n
            ① 不到 20% 的词条内容占了整部词典至少 80% 的篇幅;
    3 a4 i( l/ U( f* n7 f        ② 80% 的时候我们查的反而是占词典篇幅不到 20% 的那些词条。
    . Z& X3 j/ I. v1 w0 d        ……3 U) X; V1 k% Y0 ~9 \0 B  ?
            我的做法就是,闲暇时候,就读一读词典里的常见词词条。比如 go、take、have 这种,每本英语(汉)词典,我都读了不下一遍。都说 OED 、W3 等条目长,我的使用经验告诉我,长的条目总是少数,有一些生僻点的词,OED、W3 的解释还不如 ODE、AHD、RHUD 长呢。 OED、W3 的使用没啥难度,关键是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纸版太重太大,查电子版就费点电而已。$ i$ g% {+ d1 l  V$ p9 w
            我们要查的词,绝大部分都是 content words ,介词、连词等等小词,满打满算不过千余个,一天读个几条,一年就把所有词典的相关条目读完了,再查时,那都是在复习而已。
    $ f9 N5 X6 Q& D; t% P……       
    5 g# {- w! w* y9 [0 g/ ?4 L0 Z& \* X7 G3 P2 o4 J& @
    鲁迅的读书态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 http://kindlefere.com/post/420.html4 a& X0 Q1 E) z6 Q/ ?  l, A$ Q
           
    9 H8 A0 c! J) W+ h( D        : g! Q+ ^0 Y9 l: r
    ! N% `5 L. E% F. x3 c

    7 R& S( _- o5 H& }& Y$ }  ]
    , H8 \& k0 \% p, s6 o%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1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楼主先贡献一下你精挑细选的词库,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bt4baidu 发表于 2016-10-7 19:366 [* Y8 s  d/ M. Z- {/ E
    搞翻译的话,本来就是要查几十本上百本参考资料啊,以前的老先生都是书多到压塌书柜;
    : M2 u# @- u5 F' X$ {5 o5 v当然现 ...

    % l. n+ N* K( Z/ X! W% k5 I4 W您主要是学哪方面用这三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1: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ttlebush 于 2016-10-7 22:04 编辑 # h6 v6 `* X" A* P% N
    ) x4 D2 g9 U# n! X, P
    非学习型我用得最多的是COD;学习型参考都挺多,但最终有用法等疑难能解决问题的多半是柯林斯。如果只能留2本,我就留这2本。当然,这不够。

    点评

    柯林斯有众多版本,楼主推荐的哪个版本?  发表于 2017-11-6 10: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woaini123 发表于 2016-10-7 19:44
    , \; y3 ]) Q8 F; E- c- y5 t2 V您主要是学哪方面用这三本?

    ! l1 U+ v( b0 S3 H# A您主要学哪方面这三本还不够?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1-16 20:51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10-7 2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主要是剑桥,朗文,牛津和MW,柯林斯,原因是例句多。教学的需要看词汇的具体应用场景。我喜欢例句多的词典,这样能更好的掌握用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而言,英国人编的词典更好;甚至,我个人觉得,从更广的意义看,英国人更有(英语)文化(呵呵)。美国人编写的词典唯一入我法眼的目前仅有merriam的高阶。其实也不怪,美国人在英语上有了一些真正的东西才不过是1900年左右开始,成就相对其科技和创新等方面要逊色太多。自Toni Morrison 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美国竟然迄今再无人在文学奖上摘冠,这不得不对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国的英语地位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一孔之见,哈哈。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bush 发表于 2016-10-7 21:53: V( M  Z: ]$ A% ~
    非学习型我用得最多的是COD;学习型参考都挺多,但最终有用法等疑难能解决问题的多半是柯林斯。如果只能留2 ...
    ( {! K/ d$ O7 E, C! w2 a2 l: Q( M4 T
    如果用COD的话,新牛津明显比COD更详细,例句也更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安全度过这个时期,目前 WBD,21世纪大英汉,韦小红,  OD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D自有其优势,我当然2个都有,但使用频率更高的反而是COD;CO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definition是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我觉得它的解释是最concise but also precise.老林当初称之为“枕中闺蜜”确实不是瞎吹的。有时候查了一圈下来最让人记得牢的也就是COD的解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7 23: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bush 发表于 2016-10-7 22:31
    * u* I0 P' |* [, ?相对而言,英国人编的词典更好;甚至,我个人觉得,从更广的意义看,英国人更有(英语)文化(呵呵)。美国 ...
    9 ^- D( |+ z; D/ i0 i0 b3 Y' m! T
    英国文化都快被淘汰了。
    " h+ f3 s* ]  s8 s/ r+ ^, {, C
    说美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少,中国的莫言倒是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有几个中国人在读他的小说?
    / e5 k8 A/ S( D8 ]6 _. @  f  D" M+ s
    我以前读过大量台湾学者写的论文,字里行间总感觉不习惯,更别说新加坡人写的汉语了。. Z, O% l/ ~# ]: D; J: R5 K

    ' x6 b% e/ m1 |! d除非要去英国,或者很讨厌美国,否则还是学美语吧。4 }( u% O; R; S  w8 p6 Q

    点评

    读过莫言的《红高粱》,但最爱《生死疲劳》,书中后半段令人啧啧称奇!  发表于 2016-10-10 14:24
    就语言学习来说,老美的报刊我现在感觉不如英国的好,例如NYT和WSJ这两个美语新闻的旗舰,其实很多文章不咋地。我可能还是偏保守,所以喜欢英国的文字类东西,呵呵。  发表于 2016-10-8 01:03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bush 发表于 2016-10-7 22:31
    9 B" M4 A4 ]" F4 \9 k1 a% z5 C相对而言,英国人编的词典更好;甚至,我个人觉得,从更广的意义看,英国人更有(英语)文化(呵呵)。美国 ...

    ( k) X( g5 F& l- i9 ]3 s# D% K* Y0 P0 K美国人编写的词典也有独到的地方,首先是 random House Unabridged,内容包罗万象,收词激进,有时候别的词典遇到难解释的概念,往往是简单点出来,它解释的就比较详细,比如 build 这个词,我们在很多软件版本号中经常会遇到,表示(软件)的编译版本,RHD 对它的解释居然分了三个子义项,如此详细,在其他词典都见不到。还有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对人文词条的解释、用法词源的讨论也很有特色,webster new world 虽然收词范围过于偏重美式且收录义项偏少,但其释义还是比较经典的。在学习型词典的功能性和丰富程度方面,英国明显领先于美国;在非学习型词典方面,英国词典的收词范围和词义的解释还是偏保守,一方面对美语涵盖不足(词汇还好,最主要是美语的义项方面有时会漏收。最典型就是牛津系列,新牛津相对好些),另一方面往往对专科义项的解释不精确,较为简略模糊,当然大部分综合性词典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0: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bush 发表于 2016-10-7 23:08" x* K4 }( ^6 y; k+ R' Z
    COD自有其优势,我当然2个都有,但使用频率更高的反而是COD;CO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definition是经过反复锤炼 ...
    7 Y# V/ O* @% q' m
    你用的是哪个版本?能分享下吗?我以前用过COD,好久不用了,我也试试。

    点评

    就是论坛中的11版,美版也同时用,美版的解释简洁性不如英版,但有例句。美版英版有时候收词不一致,有少数情况某些词只在其中一部中出现。  发表于 2016-10-8 01: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0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载太多词典,手机也会不堪重负的,有一次向人演示MDICT,由于一下加载上百个词典文件,查个常用词要等好几秒,给我尴尬坏了

    点评

    还是得分类,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来选择目前适合的词典。10部就太多了,不要说上百个。  发表于 2017-11-6 10:55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Toyger 发表于 2016-10-8 00:34. l. d# i- q( A' _+ P( L
    加载太多词典,手机也会不堪重负的,有一次向人演示MDICT,由于一下加载上百个词典文件,查个常用词要等好 ...
    # Q+ x1 ]3 R  V( g
    用深蓝和ebdict查词速度很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0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蓝的有广告啊,EBDICT没用过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11-29 11:30
  • 签到天数: 335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0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Toyger 发表于 2016-10-8 00:39, A1 J; s, `. {
    深蓝的有广告啊,EBDICT没用过

    ' c4 p) A$ @& Y1 a我是买了专业版,20元也不贵。ebdict可以浏览词典内容。两个搭配着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0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手机没有用词典平台,容量不够(16G的),倒是装了不少正版词典软件。也和以前不知道和熟悉词典平台这回事有关,等iPhone 8出来再换个大的装上用。

    点评

    讲真,手机的容量还是得够。现在的手机相当于手持的mini电脑。  发表于 2017-11-6 10: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0-8 03: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chen2001 于 2016-10-8 03:06 编辑
    ; q0 D: n' I" N: t
    + N4 f+ O1 c) g# Y$ P呵呵  问题不是资源不够  而是资源太多 怎么利用资源* E  ]6 ?. Z$ Z$ J1 L9 }

    0 r$ M: ]4 j; l: H  l觉得要看用途,每部词典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学习英国文学,OED是不可少的;如果做翻译工作,大众词典往往不够用;提高写作能力,同义词词典必须的;背单词,需要多点例句 .......
    8 L- E8 w% h# W& h5 d0 L3 t$ @  L* d
    ----------------
    * s& G+ A3 W5 y* n. HPS 需要懂得不同词典间的差异。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知道每部的长处

    点评

    您说的没错。真希望有大大来点评各大词典的特色。不然自己摸索还是瞎子摸象的赶脚。  发表于 2017-11-6 10:5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5 07: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10-8 11: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英英词典的使用顺序是:COD, AHD4, WBD, ODE, Dictionarycom, MWCD, Wiktionary,主要是为了把握意思和用法;
    3 U$ x' H5 a, k  t" G- H0 T另外,英汉词典多多益善,主要是为了参考、提醒和确认。1 k9 g4 v% z; H* t6 R! P  ]+ Y0 v
    我的翻译方向主要是财务、法律、经济和IT。

    点评

    agree  发表于 2016-10-9 19: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8 19:29 , Processed in 0.0277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