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0|回复: 4

[词典科普] zz电子时代,手写一个古典世界 《辞源》出版一百年 第二次修订大功告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27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6 v& r# K/ I7 ]/ V9 N4 R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12/25/content_173743.htm?div=-11 ]. x/ _0 y/ b0 n6 p
# g3 c) \. ^; U" U! F) ?& H" @" K  d
电子时代,手写一个古典世界: U; q/ r7 I8 ~% l( J5 C* B- L6 T
《辞源》出版一百年 第二次修订大功告成) P' w2 S+ q; Q! P0 |2 n+ n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 M* q/ V4 r, o2 ~7 B2 [2 v1 U2 `3 F. ]7 U8 k
《辞源》第三版修订手册- g% H: ~7 `8 F( C6 Y( j
! a9 w/ g. v; j: `1 v  e' @
两次参与《辞源》修订的赵克勤先生. l$ h2 {  j. T" B0 z; N
1 D+ y0 ~& a( i/ E
《辞源》修订草稿3 y8 d3 M# ?) u4 X  W

2 t# @7 k2 U- o' A- v! C7 U: Q; N7 Q4 {2 n8 S1 X
《辞源》第三版的主编王宁(左)与何九盈在人民大会堂$ b, `9 L# K7 f4 V! H
    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 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7 O: N& b" u" \' n
    ——陆尔奎
$ s' {) |/ D' u% {    这是一本既古老又年轻的辞典,从诞生至今,整整一百年,其间经历续编,经历战争的硝烟,经历“文革”的挫折和一次漫长的修订。) y( U- O% u9 m
    第二次大规模修订在2007年启动,于2015年完工。昨天上午,《辞源》出版百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6 H, |: |$ T' J$ k; V7 Y    在一切面向未来,面向科技的年代,寻根溯源像是一个哲学问题:修订组在快与慢,进和退,选择科技与尊重传统之间作出抉择,八年时光,他们用古老的方式慢慢退回到源头。借《辞源》出版100年的机会,我们来讲一个传统与时尚博弈的故事。
+ f5 s2 E) d' c0 v5 v8 W0 M) z    还是“老办法”管用
. ~& ]& T# R$ l2 a9 X5 T2 x    电影《编舟记》里,《大渡海》编纂组从零起步编一本词典,松本朋佑拿着一只刚买的手机对同事说,总有一天,电脑会和手机一样普及,我们要编一部给当代人用的词典,要把这些新事物都编进去。大家想像着科技的发展,然后开始做卡片——要把一个词的读音、释义的概括、义项的划分、书证的提取与补充说明都写在上面,这是编纂辞书最基础的资料积累工作。
6 Z, \7 K2 j  M0 C/ P0 f+ H5 }+ v    电影里,是1995年。电影中所讲的辞书修订方法,是古老而传统的法则。
" h0 p, @. T8 r0 w) f    《辞源》第三版修订的启动时间,是智能设备已经走进普通人口袋的2007年,而修订这本通向传统的辞典,由主编团队选定的127位古汉语专家依然沿用最古朴的工作方式:复印第二版《辞源》,把词条剪下来,贴在A4纸上,是为制作卡片,然后矫正上面的错误。《辞源》第二版的词条贴上去,在白纸上显得很小,剩下的空间全部留给修订组:校正形源、音源、义源、典源、证源,增添百科……尽力确保《辞源》所释的条目,成为所收录字词真正的源头。
# Q2 _! K- Y9 `3 R& |    “不是我们不会用电脑。”年过八旬的赵克勤先生说。他是商务印书馆的编审,有30多年的辞典编辑经验,也是修订组里少有的参加过1979 年《辞源》第二版修订的编辑之一。他建议甚至是要求修订组的人用手写的形式修辞典,“电脑很快,看起来很解决问题,但那么多词在一张纸上,会分散注意力。只有通过手写稿,才能把全身心投入这个词条。当你亲手抄下例句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即便未来能有一套完美的电脑程序,赵克勤还是希望编修者亲自动手,在他看来,一条一条贴在纸上编修词典,是在发挥人脑的长处。
" z. m3 Y0 o5 a0 c6 i' W5 j: D    商务印书馆《辞源》审校组的80后董媛媛参与了制作卡片的过程:他们把第二版《辞源》的词条逐一剪贴下来,粘在商务印书馆的稿纸上,编上号码,再影印下来。“剪贴花了几个月,复印卡片阶段更磨人,因为纸张很薄,又有胶,所以只能人工复印。整整两周,复印机从早九点到晚五点,不眠不休,报废了好几台机器,卷纸、卡纸,我们经历了复印机所有问题。” 董媛媛说,“我来到《辞源》组工作,视野里都是前辈手写的卡片,我觉得这是修订辞书的规矩。”他们把剪贴稿送到修订组编辑手中,修订工作正式开始。( p9 u& g; d# k6 Q
    “在纸上更能按图索骥,了然大家的工作过程。”79岁的王宁说。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辞源》修订组的主编之一。她极有条理地介绍了手工编修的过程:最基层的编校者用黑颜色的笔,把整理的词条和检查过的书证写下来,交给分卷主编;分卷主编用绿色的笔写上意见,如果需要修改就从头来,不需要修改就交给主编审阅,主编用笔批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签字,有时批改意见会出现分歧,就像一场被按下静音键却面红耳赤的学术讨论。“都改得差不多了,还要通过责编处理,他的第一项工作是把讨论的过程都划掉,保留最后的结果,然后才能给输入室。”一套繁复的修订过程讲下来,王宁说,真的用不了电子版,“卯集的那组试着用PDF修改过,除了传输上简单一些之外,并没有提高效率。因为一张卡片你要拿来照着古书核对,可能整段只有一个字写错,修订者改了这个字,主编认为改得不对要再改回来,电脑上实现起来很困难。”
, |- E$ S3 q+ ?: E4 C    赵克勤也说,修辞典和写文章很不一样。“特别是《辞源》要对着古籍,检索语料库,从中找到最准确的一条作为书证。修改词条,原来的格式和体例却不能推翻。”说到书证,又是一场电子版与实体书的较量。“这恐怕是第二版修订和第三版修订最大的不同吧。”赵克勤想了想说,“这次我们用到了商务印书馆的语料库以及我们买来的电子资料,在电脑上做检索,比以前在旧书里查阅简单多了。”但他还是要经常跑到北海附近的国图古籍馆翻翻善本。“复查书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人用最好的版本,电脑上的版本不一定都对,如果遇到问题,还是要去古籍馆找善本,才能确定。”
1 u! n4 T% ~0 `' M    第二次修订的历程
( D# ^# M% ?) g    2007年2月,商务印书馆成立了《辞源》修订组。最开始的三年并不顺利。起初有人提议,以类书的形式把《辞源》拆开,分头修完再合起来。“但《辞源》不是类书,里面的词条是互相依靠的,另外,这也不是一种穷尽式的拆分。”王宁说。但毕竟前期的资料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为后续修订打下了基础。2011年开始,商务聘请馆外专业人士承担全部修订任务,编辑部协调其间,统一行动。从修订到出版,经历了四个阶段。
. W6 u% U7 P/ u  {" j  O    第一阶段:试修、定体例. A8 L" {/ h7 |/ }( z
    先要组成一支水准专业的队伍。三位主编何九盈、王宁、董琨先从高校的古汉语、古文献专业找了12位分卷主编进行试修,试修稿由何九盈、王宁过审,通过的人员正式成为分卷主编,之后招募分卷修订专家。与此同时,董琨率领另一队专家开始进行百科的修订,主要增添了动植物、器物、典籍、医药、宗教等类别的百科条目。他表示,希望《辞源》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D4 X' L- A& x( [
    试修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体例,这是一本辞典的灵魂。比如一个字的注音,中古音、上古音、现代汉语拼音如何排序、标注;比如字头部分的书写规范,异体字是否要留用;比如“同”、“通”、“也作”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等等,都需要体例规范,这才能保证辞书的系统性。编修组写出了一整本体例手册,随着编修工作展开,他们不断发现新问题,就要翻过头把已经修订过的部分再检查一遍。% N7 E$ ~" K  t
    第二阶段:复查书证! d8 q  f( P! T7 K; }0 m. A( U, x
    检查释义是否准确必须要靠复查书证才能解决。书证出来,要在旁边写明是什么书,这个句子在多少页,如果有问题要写明是什么问题。“书证要求使用最好的古籍版本,譬如《二十四史》、《诸子集成》最好用中华书局的版本;集部书证主要用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还有一些要看书的主编是谁。如果乱抄,会出大乱子。”赵克勤说。0 b6 A% h( |8 c
    第三阶段:复审、电脑输入* g; }7 I% Y# P. O
    2013年,《辞源》进入复审、复查、合龙阶段。和平里的一栋小楼,是《辞源》编辑组的一小块根据地,三位主编和复审编委在每周在那里开一次例会,讨论近期出现的问题。, u/ m8 |0 k, {4 E4 c4 H4 O7 P2 V
    当年10月,电脑输入工作即将开始,王宁带领小组和方正字库对接,要建立一个以《辞源》为封闭系统的电子字库,这又是一场电脑与手写的角力。“要考虑到以后做《辞源》的电子版必须有通用的八位国际编码,某些生僻字要和国际编码对上。有的输入员水平不高,字库里有编码的字他不认识,就重新造一个,赋予一个新的编码,最后有的字有好几个编码。我们的团队为此花了很多功夫。2014年初这些问题才得以解决。”
' X* |4 Z7 Z! s# Z    以为录入完毕就收工大吉了?其实还远得很。从录入开始,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 2014年开始,编订组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复审,他们心里有一份坚定:“这么大的辞书不可能没有错,可是如果查的人刚好要找的这一条出错,对人家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王宁说,“越是常用词、通用义,你越不敢打马虎眼,因为查阅的人会比较多。”王宁说他们尽最大努力,希望《辞源》的遗憾能更少一些。
3 l8 z% _, R7 w    第四阶段:编辑、出版
  I2 A. x% |9 U5 x    样稿一边打印,编辑部一边再度校正,编辑被横向分成几组,分别过审全书的体例、字形、字音、书证、插图和参见落空等部分,所谓“参见落空”,就是一个词条中索引的“参见某条”是不是真的存在。一遍、两遍、三遍……“一共打印了6次校样,字音部的两个同事几乎把一千万字的书看了两遍。”董媛媛说。+ T' ?8 V4 v: [
    全部书稿编校完成后被送往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付印,漫长的8年修订工作终于到达了终点。
! Z: K) K# {$ \3 J7 i' c- ]5 e: X    没有半点浪漫可言& A# U+ |7 Y' @& ~2 M) N7 c: x5 K
    “修订这种学术性特别强的辞典,没有什么故事可说。因为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搞不得半点浪漫或者个性。”王宁说。不论是她,还是赵克勤,在接受采访时都说,能拿出来讲一讲的只有自己五年如一日地编稿、审稿。2013年,王宁在台湾的大学做交流讲学,7个月的时间,她不敢耽搁一天。《辞源》修订组把需要她看的书稿打包,通过联邦快递发到台湾,她审校之后批上意见,再寄回来。如此往返数次。“大家都是废寝忘餐,花了最大力气,常常是双休日甚至春节都不会有一天休息。”赵克勤说。
, x! X: o0 V  L  |    审校的书稿在录入之前,一捆一捆堆放在和平里的《辞源》编辑部。这时王宁意识到——应该让这些审校稿活得更久一点:“一把火、一点水就全完蛋了。我建议商务的总经理于殿利把所有的原稿做扫描。这么多纸堆在这儿,要找一个字太难了。”
0 C* ?5 ~: |$ N, \    《辞源》上一次修订横跨了“文革”,第二版总负责人吴泽炎先生曾说,《辞源》是一辈人接一辈人的事业。但时代变了,想必吴泽炎先生未曾料到,在用户贡献内容的今天,百度百科看似集中了所有的知识。那么在“有问题问百度”的时代,做一本古汉语词典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6 Y' E/ s0 Y" L; M9 g: Q    “我以前读的是古文献专业,《辞源》是做研究的人必需的工具书,是一座高山,需要仰止。”董媛媛说。2010年她入职商务印书馆就赶上《辞源》修订,当时她带着兴奋和同一师门的朋友说:“我要修《辞源》了”。此后的5年,她曾把几百条语料浓缩成几条书证,曾陪着复印机一起崩溃过,也曾担心修订稿丢失而复印好几份稿子……年轻的她切实懂得了出版家陈原先生所说的“编辞典是苦差事,苦的程度简直不可想象”。“也明白了以前辞典编辑前辈的心血。以前翻字典,看到错误会抱怨这些错误低级,从未想过编辑、修订会有多辛苦。但我觉得值得。”如今《辞源》像是一座更高的山,她说自己会继续仰止,带着自己的感情。9 Y+ Y6 j0 g2 b
    在王宁看来,辞书的精髓不在于词条有一条收一条,而在辞典的内部建构:“《辞源》以传世古典文献所用字为阐释对象,上不引甲骨金文、下不用现代的新造字和简化字。比如‘金’部,只有五金,就是金银铜锡铁,再加上铅,《辞源》不会把元素周期表都放进去。辞书的主要功能不是查检,而是贮存文化的系统,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辞典内部的架构是不是科学,这是最重要的事。要懂得一个词的本意,要恢复它原来客观的关系。”王宁举例说,“比如‘北辰’,就是北极星。但对于《辞源》而言,要采用《论语》的书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明‘北辰’不是纯粹的天文问题,常常是来形容‘为政以德’的。该用什么来印证和解释一个词,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 g7 ~" D' G. h/ }2 Z- R) n    “《辞源》的目的很单纯,我们想要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权。从西学东渐到现在,中西之间很多问题纠缠得很厉害,如果不去查,你不会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王宁说得语重心长,在她心里,《辞源》不止是中国文化的百年品牌,更是中国人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8 ^0 F4 e5 h8 V( t1 i
    赵克勤觉得,编辞典看起来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乐趣很多。“发现了前一版本的问题,把它解决掉,这不是乐趣吗?以前费尽心力编的《新华成语词典》成了商务的畅销书,大家都用这本书,这不是乐趣吗?在编写、审稿、定稿的过程中,不断翻书查证,都是学习的过程。何况,《辞源》是一座里程碑啊!”他笑呵呵地说。
% R% J4 @% q+ j5 u7 u    采写/本报记者 张知依  B, f! @& P, }; X4 ?1 A
    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 h/ |. z2 j2 i. Q
    百年侧影
9 }3 G& L" S/ d" k    幸运数字
- Q; \! J) o; e3 T9 _    是巧合还是天意?《辞源》100年的编纂和修订历程,和数字 “8”有着紧密的联系。3 M9 S0 q( A0 v2 o7 W0 B7 E
    从1908 年开始编纂到1915 年《辞源》正编出版,“历八年而始竣事”。& g! ?7 T/ i. o0 K+ \$ _
    从1915 年着手到1931 年《辞源》续编问世,恰好两个八年。4 P/ R2 u4 H+ Z  e6 \: U
    从1931 年到1939 年,《辞源》正续编合为一部,又是八年。
) b  i8 T8 v8 ?    从1958 年《辞源》修订启动到1966 年被迫中止,修订稿第一册完成,还是八年。
, |1 M# Q1 p8 N8 A" @+ h    从1975 年《辞源》修订工作恢复到1983 年《辞源》修订本全四册完工,依旧八年。
, R+ o4 ?3 c, R- L6 p* f    从2007年《辞源》第二次修订启动到2015年第三版面世,八年规律不变。( w  \3 l! l0 u' z  ^# k( L
    定位变迁
5 _2 I5 E6 M+ Q4 T- y' L2 ]" ?    《辞源》原本广收新词新语,包括西洋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外语的音译词;从日语流传过来的词汇;科技词汇、术语;其他在社会上流行的新词等等,“新旧名辞,中外典故,无不详备。”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规划,《辞源》修订成为一部以收录语词为主,兼收名物百科性知识条目的大型古汉语词典。
9 d3 @/ Y7 S; \  ^- g    营销妙计# a3 U/ N. D6 j) R0 W% |  W
    1915年《辞源》面世后,同时用甲、乙、丙、丁、戊五种版本印制,开本大、中、小不同,传统线装、西式洋装共存,所用纸张质地有别,价格也由20 元、14 元、7 元到5 元不等,又根据不同的交通情况,制订出不同的邮费标准。以不同版本面向需求不同(或收藏,或实用,或便携),经济实力不同(或宽裕,或一般,或窘迫)的读者,极为周到。从1915 年到1949 年,《辞源》包括续编在内,一共销售了400 多万册。
2 L8 G- h# a. s( i& N    几代功臣
2 W: z, j3 {0 X4 {! r* z1 s    张元济(1867-1959):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他为《辞源》投资13 万元,几乎占当时商务四分之一的资本,他延揽众多人才,为《辞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9 J9 c! i9 p+ P" |
    陆尔奎(1862—1935):《辞源》编纂的首倡者和主持者,他在编纂方法、体例、书证等诸多方面劳心劳力,最终积劳成疾,目力受损而至失明。
& x) b- j$ h3 I    杜亚泉(1873—1933):《辞源》的编纂者之一,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主编。《辞源》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条目,多出自他手或经过他的审订。9 A% C) V$ {9 A; E- ]; g2 g
    高梦旦(1870—1936):《辞源》的编纂者之一。推行“部首改革”和编制“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幕后英雄。. F: S( f* s1 R' P( V) N2 u* W/ Z
    方毅(1876—1954?):《辞源》续编的主持者之一,学识非常渊博。
" j: b6 ^4 l* h6 G$ e    吴泽炎(1913—1995):商务印书馆原副总编辑、《辞源》第二版主编之一,他为修订《辞源》做了30 多万张卡片。
( D' j' _1 F' g8 c- ^    刘叶秋(1917-1988):《辞源》第二版主编之一,对古籍了然于胸,语典出处信手拈来。. i8 c1 T% Q* I/ d
    黄秋耘(1918—2001):《辞源》第二版主编之一,经他所改动的稿件,多为关键词语。
) k# [0 c1 B9 f. c    文/本报记者 尚晓岚! p! G: Y: `1 F& ]/ Q

9 e$ k, r8 v1 M2 v+ _3 C; h8 V% C! ^
8 y! m, Q0 |2 V& N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27 16: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犹豫买纸版还是弄一个在线版订阅算了' Z: Y( Q) }1 g1 y' x  o6 P
5 l& {/ K. n, s' W/ X" E' m- V- C
纸版太厚( c6 S0 O! x3 W, U. I" _

" L: A  M# _8 U7 o- O电子版一年120,还行,不过暂不支持支付宝……
3 a# j4 y# P' M' C" K% V/ I& O7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2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klwo2 发表于 2015-12-27 16:231 B- d# |4 I/ `/ n% O
我在犹豫买纸版还是弄一个在线版订阅算了
4 ^2 f- y. I" x& x5 D; U. B8 }4 `  D$ a2 w3 X! c
纸版太厚
4 r. c) t( ?8 ~7 K( V# w/ Y

$ h# m$ O) P. ^/ r9 c+ c5 f% [1 C- d* E
4 x# M" c- W& ^) }3 {
/ d0 c- h+ h1 Y7 j7 S3 u5 v# Y要是买纸版或优盘版赠送在线版,也是不错。不过目前看来,应该不 是/会 这样。
3 w+ J4 B* r3 E3 ]/ o# B2 J0 L# l3 U. J3 z) q7 q. Q. n
7 r) f" B$ w5 T* C9 Y* ?9 E

8 \9 Z+ o: v% H8 Z8 U% c. F6 T8 B* \: w" z, L1 ]
预售1月新品 辞源 (第三版).优盘版 商务印书馆 U盘版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 ... 27b&abbucket=13+ T0 U; U5 r' i7 z& ]/ g, }; V
价格
. N% d  `' l. ]# c¥ 593.30 1 C4 F! J$ h' j4 A5 E' ?  i* O5 w% U1 ?- H
4 x9 g# X8 \7 j

8 `5 l6 H1 T1 ~/ Q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12-1 14:41
  • 签到天数: 10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2-27 2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U盘版和纸质版各有长处,u盘版便携,纸质版持久,至少不用考虑是否电脑不支持usb接口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8-8-21 14:27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8-2-23 14: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辞源的历史,感谢楼主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5 10:04 , Processed in 0.0226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