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f: k: P8 l! f
http://news.hexun.com/2015-10-12/179749125.html3 P& ^9 F; q5 C7 U1 R* j: ?: i
k* a+ y1 b! x4 t/ R 习大大九月访美让中外媒体关注到了这样一个人物:80后“帅哥”翻译孙宁。作为翻译官的孙宁,以其到位精彩的翻译,优雅睿智的形象,灵活巧妙的应变捕获了众多媒体的镜头,受到了国内的一致认可。# v8 O6 E3 O5 h" i8 c: |7 Q1 [( M
+ V. a$ s$ O s 孙宁简介4 s) }" S$ W% W) p3 i3 h
# _; p6 y" A* @! b" \( Z) s2 N 1981年在南京出生的孙宁,1993年考取了南京外国语学校,1999年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口译专业,其间获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并出版译著三本。 2003年8月入外交部翻译室,2004年9月公派赴英留学。曾先后担任两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杨洁篪随身翻译,现为习近平、李克强的首席翻译。) I% H( s3 ~% U1 s" D
) v9 K" u, b4 q2 F/ r' i; ^ 2013年,孙宁在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上展现“大白话现场翻译” 的神功,赢得掌声一片。来欣赏下吧。
, t- r/ I2 v$ ?4 b0 A/ T V) p5 h+ N9 V! `: e) ^, |/ J
) B# t/ ~4 ], ~2 g j* ]0 x1 l
1、(ZF削权)“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i7 M F; P5 j( W0 m
7 `1 l/ E3 K0 ?
We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ut the wrist like brave warriors.2 D t/ m: u) z1 r0 m; W
' o0 R& r$ J+ ~, h+ T" z+ p9 x! u 2、“腐败和我们ZF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
+ f; o& n L: g6 G7 i1 Z" k2 {3 U9 S$ N H4 i
Corruption is incompatible to repu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like fire to water.
# T5 |! Z7 u* m5 a' U
' L5 _- R. D0 [6 `4 R 3、(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K: U) z. h: ~4 K' Z3 H3 O W
- q1 i; u+ t0 ?9 H7 G
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 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0 X- T! W. P/ Z- [+ a7 _) W. m
- a" Y1 O- f8 U3 b Q& V8 x8 v
4、(两岸关系)“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8 M7 }: l [/ s" a1 M
0 z; s% z& A6 g/ [! o, M( B; y
...so that it will be full of flowers. When flowers are in full blossom, there will be a time for the moon to be full again.
6 N) q6 E# S& Z) O+ l2 A5 h# j+ G" B
5、“至于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
7 C9 E/ @7 v5 ]2 u+ t2 t p& a7 C A- [, G
Food safety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 B" [8 T* A7 o0 W2 V/ \
/ ~2 P) Q7 R6 e8 ^! |" Q- c* M 6、(查处)“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 d- Y; a( K2 W2 z4 S" W
2 C0 [; e1 p6 }( D/ C# _
punish the heartless producers of substandard and fake food* n9 w9 L+ U$ P3 ?
8 {$ V- Y$ w9 x3 W- `3 D- ?
7、“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u/ l* A7 H$ D- {. E' a' t% `; O
- p. F$ j& [5 N( q$ m It is no good to be poor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nor is it good to be well-off and liv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 Y* d) r$ O! M$ n, y+ n) O c
0 S$ c0 Z; U0 _6 w: M5 H+ N& q z' p: p
8、(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 j0 p% J U7 Q6 i/ u
# A. _& H l5 E" E& z 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
~+ P6 {" q# @/ \ D, Q: w4 G' w1 b! V- I4 _
孙宁谈英语学习' ?0 I5 ]" W5 f4 w: Z! e$ M5 c
" P8 P* n7 M/ d7 ^4 s
“笨”方法7 W! E5 q5 n$ g% K2 s5 i
) {$ Y/ K; X. ~* Y$ Q5 w z 以为学英语有捷径,那就错了。有的办法虽然“笨”,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效果。“笨”办法有很多,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实践过、确实感到有用的几种。
" y6 r- }( E' {
3 e5 f2 r3 l/ ]/ R- q1 b$ j3 p! @ 一是听录音。
; u' u! D% c6 a9 E2 T1 ?% [+ S4 _) H. K
初中时要求,每篇课文要听三十遍。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坚持下来,我反正照做了:每天晚上捧着随身听(那会儿还没有复读机),听一遍在纸上划一道杠,直到划满六个“正”字。
& f4 K! @' S/ Y1 A
& f3 U5 P2 P# z7 k 虽然不能说每遍都精神高度集中,但那么多小时听下来,对语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当然,录音质量一定要高,最好是英语是母语的人用正常速度录制的,那种哗众取宠的“洋话连篇”之类就像魔咒,听得越多坏处越大。
$ `4 g* \3 C7 B9 [7 ], h
' d3 N6 F8 Y! r 二是抄句型。5 j: z/ E# J$ L' u$ T1 I
$ v5 G T0 t( z4 I- [ ~ 我学3L时(look, listen and learn),老师上课要大家口头轮流造句,下课还要付诸笔头,造一页纸、大约十来句。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来的,一点秘诀都没有。当然,抄的时候不能“有手无心”,当时抄错是要重罚的。
* M3 V, e3 X3 D% p" T0 \$ K& m' Q; T9 T2 g$ M K, k& Q" {
三是默读。+ H) z7 z' j3 G9 x& W2 O/ e& \( K+ |# f. K
% ^* z9 H$ H' V6 n7 g# ] 平时做题、温书总是喜欢读出声来。时间一长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感比同龄人好了许多,应该得益于此。用功,再加上点巧劲,进步会更快。
' D& H* `3 r/ \6 _. L* l0 M# Q, G$ G' A/ g) V* ^7 A
要善于琢磨,举一反三
" m& n$ |* y0 {. Y. K) r7 h% L# A( n# z. G+ d6 z. n. A3 t
我记性差,不愿背(课文、单词、语法),就试着多理解,理解了就不用背了。! T/ ~8 C1 |; ]) \8 W
# X( ]9 U" C" ~* F 到底是two third还是twothirds,中间有没有连字符?一般说on Monday,但前面的介词可不可以拿掉呢?是不是一定得说fish and chips,反过来就不行呢?这些都是我研究的对象。得到了答案还不满足,总要想一想能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举一反三。! k2 v! d$ q0 @1 y
2 O/ o% t$ O. m( {' l; Z 做题也一样,每次都会问自己:出题人想考的是什么?这样,就不用陷于题海战术,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学英语的兴趣。那时只要考英语,前一天我准保在家看闲书或温习其他功课,第二天仍然考第一。
9 l* ]# ^* o4 f3 k& R# M) e E. ]
踏实自学,随时反省" S3 [4 |$ r8 C; G' m3 T% [( e
6 }' u9 L! K6 c i+ x4 ^; C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觉得自己上课“吃不饱”,怎么办?自己“开小灶”。当时广播里介绍台湾的一个英语教学节目Let"s Talk in English,心里就痒痒的,也没管学校只教到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变化,就“初生牛犊不怕虎”,买了书和磁带,跟着学了起来。刚开始很吃劲,生词多,语法没见过,经常莫明其妙。好在广播里老师教得耐心,我学得专心,渐渐地“拦路虎”少了。到了后两册,则几乎没有什么难点,跟复习一样了。
4 q' w: v4 H; L$ L3 i- o, v5 z m+ ?5 M ~
有了这次经验,我就一发而不可收,不知天高地厚地学起了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刚开始每课恨不得能有几十个生词,正常语速、美国口语不太习惯,有时根本不知所云,别提多郁闷了。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
Q" {; [( v. P* q7 ?2 O7 s R7 Q9 h) d
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就这样,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
) Z) g7 ? R2 {- i
4 [: G# e4 A- P1 U' d# C) L 但我没有急躁冒进,而是反省自己:自学没有老师指点,会不会学得太“油”了?于是想要找本扎实的教材帮自己夯实基础。恰巧这时中央台要播“零起点”的《许国璋电视英语》。5 R3 z1 j. R$ w, `
' t# G2 I# Z q% G
我没觉得从头再学一遍字母、发音是浪费时间,儿时学书法的经历告诉我,基础越扎实,日后才能学得越快。整整一年,从ABC到鲁滨逊的故事,书上留下了我详细的笔记,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密密麻麻地写在了留白处,到现在都是我轻易不示人的珍藏。
" c- u i" j5 U/ u. z
+ Z/ E3 `, s, @0 j 每件事好像冥冥中都有安排。学鲁滨逊“伐木造船”时,我并没想到五年后大学的泛读课上会要求我们读这本书,而初三暑假我就已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本书啃了一遍。
6 {: ?6 I/ _; g/ Y8 R4 L! p9 b
. [" c4 { L- s2 b- B “牛抗”二三事
) Y( o/ Y' J7 P$ ]0 }$ t
j$ [. l6 t) d% G0 Q/ w- i) P 学《看听学》时,也完全没想到日后会与作者的另一本力作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打交道,甚至爱不释手。“牛抗”(New Con的昵称)课课都堪称经典,每册都有自己的风格,字里行间透着英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和高贵。
. Y: d, I4 D0 F5 G0 R7 i' U8 k+ N" s1 g! z7 l& j
这套教材影响之大,有很多趣闻可资佐证。随便拉一个外校毕业生,让他说出一到三册第一课的标题相信都不是难事:从Excuse me到A Private Conversation到A Puma at Large,每课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2 y1 I+ o& y$ n+ j7 n7 c* K( }& B
3 N5 N) Z, L! z( X4 R 大学写作课,一次题目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中只要学过《新概念》的很难找到不用Such is human nature that …的翻译课,老师问“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怎么翻,很多人想都不想,张口就来: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x+ o( }8 v; X2 J- s* i. x
" k# T+ {( e0 n) I 不是秘密的法宝# C$ c! C3 X! m v! L7 s9 [
+ {" e! e5 O+ _ r8 t/ R
这里要提到许多外国语学校的一个早已不是秘密的法宝:背课文。' @2 U2 C' r2 c
) @6 U# [: K ?3 E# w' O h
初中三年,从3L到NCE前两册一共360课,我们背了整整三年。古代私塾先生要求童子诵读先贤哲言,否则就不能掌握祖宗文字;学外语其实也一样。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后悔的话,就是觉得当时背的东西不够多。学完了3L最后一课,快乐、充实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9 l, |2 w( A0 z7 j
2 E7 I3 l4 W9 {& ~( r6 S% B 暑假做了遍当年的高考英语题,用了一半的时间,居然也能得131分。虽然知道标准化命题不能反映客观水平,做题在行并不表明英文水平高,& _ V/ I1 U( t/ J. x# E% y
, U) t- u) ~5 `# z; n; G 但——凡人如我——心里还是挺得意。( d( T* s& A4 v4 j& |$ U
9 q$ J9 q# |' K
语音怎么改
& @5 \6 Q. Q/ G, e k G* C; r5 _' i4 ?7 G A
中学六年尤其高中三年,我都把英语当作一门我可以考高分、可以给我信心的科目,而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魅力;所谓兴趣,不免带上了功利色彩。这种局面直到我把英语作为自己唯一的兴趣所在和着力点——也就是到了北外英语系——才得到改变。
& m7 w# o6 ?6 a8 m5 o3 l: p- a$ Z- s
英语作为专业该怎么学?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难题。
7 U$ I3 u/ N9 W3 h$ O2 [6 t& D& y. r$ ]
一开学,挫折就纷至沓来:语音、口语免修考试双双没过。怎么办?没办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苦恼没法驱遣,就把它们淹没在书本中。但学习之余心里也嘀咕:自己到底行不行?) t2 T) u0 q$ L& `" n
9 t/ x4 D3 v/ ?1 ?# f% w2 d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笔头比较强,基本功扎实。但瑜不掩瑕,口语差、不爱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6 j& m% e; ^: o9 D' {% i: W
! n4 B/ \7 X. A6 g# @ n4 s+ w 这不能怪别人,谁叫中学时一直纵容自己的懒惰,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编对话,总是千方百计地躲,欠了一屁股债等着老师“大赦”。& D7 h- x, ^8 Y" u
$ I; w( Z' ]0 {2 @- [* w$ \ 痛定思痛,决定改弦更张。! T; H! a5 d* @5 e
+ l- f4 w4 Y- t) [; ^! I
性格一下子改不了,就从其它方面努力。3 o0 f* J8 N8 L- ~3 T3 I
9 V1 q9 d' N8 {3 |% t. Q) ~5 N$ J
一是恶补语音。
( O' {5 C8 V2 y7 m: `! ?4 B/ s0 [( V! h
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在小花园里一个人苦练:一年后果然见成效,开始陆续有人夸我语音好了,可见天道酬勤。
7 |& \, e1 ~( H* ?: Q. a7 K
3 ]3 S/ d2 U- v# p1 `1 R3 C 日后慢慢知道,中国人语音常见毛病:( j& |; f! i$ W0 P8 }' J! V! M. m
- f+ Z# x. U% I" I( b2 n4 g 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发音位置普遍靠前,这样发出来的音比较单薄,这是一弊。2 L; `" s) m. _) q. U
' G9 G' r( b5 y1 F4 b- \2 u/ [/ ~ 二是双元音马虎,后一个元音不发足,如bye听起来像汉语的“拜”,大错。
4 w1 k* W$ {6 l9 w- k" B L( M8 w9 {3 f, t; O
三是重音常读错,弄得老外往往不知所云,须知重音在英语里的重要性好比四声之于汉语。/ D/ Z, N' ]* U1 X/ ^( F
2 k9 t" B+ J R! }" u [( l2 |
四是长音偷工减料,常用短音敷衍了事,如region第一个音节。; S8 E& E: n* r4 d) A- C/ t G: N
& i0 }& o f7 k3 H( Z: Z
五是音节尾的m/n常吞掉,该闭口的不闭,如mine听起来像my。2 L# y7 z9 y, F
* c% a9 T6 | u, a2 a 六是单元音不够饱满,无精打采掺在一堆辅音里面,如maintain中的两个/eI/很少受重视,总发成/mEn5ten/,再如man经常听着像men。, q' {& {9 R; o! v. S
: l+ B5 G5 @1 v* b( w0 x( r) d; u
七是该连的不连,一盘散沙,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GRE /7dVi:B:5ri:/中加入的连音/r/。" K! s& q& H) h) j7 X0 w
/ p/ S R, ^" Y; ? 八是该吞的不吞,如United States,又如wantto。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举了。/ [8 ~( d. ]: F% O4 q5 j
4 S0 W' A4 y7 I# U, X Y9 u
大二时,系里专门办了语音班,每周上一小时课。中国教授负责讲理论、演示英音,另请了位美国诗人演示美音。两人演示一丝不苟,合作天衣无缝,带我们一个一个音标地过。# U$ k1 H1 ~8 l& A- i
2 z! G5 q) u! G5 G. s
语篇选了前面讲到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不长,却教了半个学期:一句一句过,先英音、后美音,每个人都要过关,课下每句话还要念五十遍,务求和课上的演示分毫不差。0 f8 O7 ^5 ` d4 r8 U
* N+ s3 w: }) s' g/ U% m
这是天底下最“笨”的办法,可连最初的怀疑论者也不得不承认,最“笨”的办法在短短一学期后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点滴积累终于引发了质的改变。可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 o! y2 f& |2 L% {9 f Q$ {
8 U. r5 h; ]+ s9 I, s3 p 既讲到语音,不妨多说几句。/ o: x1 x0 \3 u% g7 `- L( H- i5 a
0 S6 p2 |6 h$ R Q:英音、美音模仿哪个好?
- g4 U6 A" A1 Q( g# s; F0 `* I9 `8 V
A:语音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模范得地道都好。但英音学得不好易做作;美音学得不好易“油”,初学者不可不察。
% \! X p' t% h2 w: a5 G: V" }0 J/ X, |. K) z, @1 U9 {
Q: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提高?& c) ^$ o0 x ^
6 C w- e0 Q1 W, q, b- c5 r/ d8 C A:勤查专门的发音字典,如有近百年历史的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除了标音准确、详尽,还常有说明。
+ {4 x0 G% Y/ s; N, ]
- \: ]# F5 ^! b" T: A* R% p 然后就是多听,精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细小的差别。听力最好的教材莫过外国广播,BBC、VOA都行。查过字典,kilometre按英式读法重音在第二个——而非一般人以为的第一个音节——上,再经过BBC播音员的验证,印象就深了。3 \/ B. O1 q8 R X, l
. G3 b' z: x2 O2 i' e& X
" H S( A0 a( _1 Y8 u1 ]
习大大首席翻译孙宁谈英语学习方法) t& E, q: C# i" W: G
, t! l. }$ v; l0 D
如何言之有物
$ K+ G% h t* C! D' G4 h5 ]9 b- i$ p0 t5 |
努力的第二个方向,是讲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地道”,而是力求清楚;要求自己说话不追求所谓的“流利”,而要言之有物。( t/ U) I, q( E$ J. S
+ ^* R* Z* u' g
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8 P0 q" A6 [: R* `
$ f; W' C2 I4 r- n" z 两人长期对练,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就无话可说而每次都低水平重复的尴尬。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定要求一定程度的语言来达意,这应当是一种高效率的、有表现力的英语。
" d0 u7 J+ \( G E0 Q) U# \0 m3 y, Q- [3 [* z
我们常见比赛选手在台上滔滔不绝,其实只消把他们的话翻成中文,就可见其内容的贫乏、逻辑的勉强。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 P5 R7 _! {* y" k5 h5 |( `
3 ?0 {7 O4 f, d* i$ v2 [/ A 这里面固然有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是不是也因为说中文时是“说话”,而一到英语就当是“表演”的缘故呢?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真正用英语说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可以避免这一点,做到语言与时俱进、内容求真务实。
! w# m+ i8 I n& `, x8 B
& H! i8 j) ~9 U7 e6 _5 `, M U 同时我也不放松自己的强项。
: d2 [" ^) o; Y& ~* H
. z5 j5 ^% N/ m* [/ E8 Q/ S) R 关于听1 i) C: I7 U( H0 K
- E0 \" Q& X7 p* O7 ]; l 先说听,其重要性我也是到工作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听不懂别人的话,只知道自己一个劲说,有什么用?孤身在美国,听不懂警察的“Freeze!”不仅是笑话,更是人命攸关。听力是检验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标尺:词汇量不大、语法不扎实、语感不强、背景知识不够,都会影响到听。, t+ g2 g9 ]. {5 a
: I: e* i8 F4 q% Z 怎么练习?0 ~6 g& W8 t3 k
7 l" u2 Z- D* q; ]7 ^- O; @, K
我提供两个思路。
! W1 ~3 E' }" v0 K$ T0 }) Q/ v) l; i
一是听写。
1 E) X5 P1 D8 H) J
6 f- b/ A. a- r* f8 S 在北外前两年每周都要考听写:一篇短文,慢速听两遍要求全记下来,包括标点符号也要根据语法知识补上,这样理解、拼写都考到了,可谓一举两得。难一点的是五分钟常速新闻,不管听多少遍,只要一小时整理出一篇播音员可以照着念的文字稿,要求一字不差。
# e/ `3 E7 Y' _ n5 P" ]
$ {, w7 |, t5 {5 o2 N3 t 二是泛听。
! c( [0 m d" U
; R0 p) W) O% B- o8 M9 T% U/ {: I 广播除BBC、VOA外,CRI也可以听;电视有BBC、CNN、CCTV-9。现在资讯发达,网上有很多资源,下载、在线听都可以。
( ]& a. f6 x( _, c/ T3 C& h" j3 z2 d' e0 | q
开始可以捡感兴趣的听,以理解为目的,听时不妨随手写下好的和陌生的表达法,供事后记忆或查证。听前不要看文字稿,否则效果会打折扣。
" M z; J) K ]4 l
" D) [+ j* m4 z& ]/ D9 B 关于写2 h' k: A3 |) O* P3 W& ~
- _& F& v- B- T8 ]( M* E: ~ 至于写,英文写作有几个误区,越是“好学生”越容易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喜欢用大词,用很“拽”的句式,追求形式(对仗、押韵)
. ^1 j( O' f. F: q9 H* O
. I% n i) u7 s2 n9 k 而忽略内容(有没有内容,有没有逻辑?).
/ `- u( l$ P5 i# C# V. j
# s/ B3 D8 q) [4 g 再就是写作课——过时的教法- b+ p) L) Q+ ?+ j
5 E7 v' k# U8 I( H! D
——按叙述、描写、论辩,因果、比较、时序分类教9 H- y9 t; [/ L( \: V' R5 X
: }* p" C# f' A2 C ——和GRE、TOEFL、四六级考试评分标准造成的“新八股”。 }7 F8 k, |$ z# P1 Q0 R
. V& Q3 B5 I8 e9 C
怎么摆脱?) L" q( N8 T: A: }# b3 d0 `3 l+ J. y
, u+ }6 {' p1 i6 m" \ 一要多看,看各种类型的文章:小说、散文、新闻、信牍、社评、论文。
) F) d4 c) B' _, b2 M
7 E5 G6 F) S- I) V S& D! B 二要多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道理?换种表达,效果会不会打折扣?慢慢培养出对文章的辨识力。还要注意不迷信大家、古人,一切从交流出发,以有效交流为检验好文章的唯一标准。
/ W. t- O0 u3 L# _! r0 j* Z0 f! G& @. B% r) b0 q- L. ~
三要多写,哪怕是为写而写。读书笔记、日记、邮件——甚至情书——都可以尝试。/ R8 }7 W! p3 V& [4 [
2 ]) e3 B0 h- } 写的时候目的要明确。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分析作者文字背后的意图,还是记录今天的所做所想,抑或是赢得女孩子的芳心?想清楚了再打腹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把想法付诸文字。& l% ]! `6 O2 h+ V
1 M" m+ m3 q( ]5 V5 \- V. [4 C$ C 写好了搁在一边,过段时间再看,等成就感过去,按英文逻辑通读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没有意义的大话、莫名其妙的比喻。* i O7 ?8 g6 h- y( [! G
+ C" Q" B( R) x) Q9 G! o9 O 不妨读出声来,看拗不拗口、顺不顺畅;可以读给没看过文章的人听,看好不好懂。
/ M1 y4 y* y2 F0 X, V. c
: L, t0 A+ b" C0 u# f0 G9 Q ——白居易写诗的方法,我们何尝不可借鉴?
2 o( d) ]. n* y' M2 k& a3 Z& j( Q
0 `+ ~/ b( u; d( D 不满意了,改;文从改中出嘛。# K& g4 w- f$ L6 r0 }! U
% o6 P2 d, q. h 改的标准是什么?就英文而言,George Orwell、E BWhite、Sir Ernest Gowers等人的告诫仍然是金玉良言:% O& N8 n7 Y+ v2 e) L
/ E2 L$ I, i5 ^* [2 y3 i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B1 ^1 z) _' l/ j3 I" }3 x
) j' A7 Y5 o1 d) T2 ~# L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 M& Z: p1 @: a+ S# ]$ |7 R0 L9 k' E1 C) n2 @. q4 t# K" R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8 Y/ J! c6 P5 W2 ]0 `) B6 g5 o$ l
% t# w2 x# c& W* z" I 多用英语词,少用外来词;" i) W+ Y/ ^+ [! Q2 ]
- Q9 T7 D! s. G6 J 多用具象词,少用抽象词;" C7 o. i! }; U' X" ~& D3 w8 o7 [1 D
6 {# C6 s5 y, }$ O/ s 多用有表达力的词,少用滥调陈词;) y6 a o# k# s+ _' R
3 Z' f5 G+ N! o4 z, b
多用小词,少用大词,等等。
' Z$ A1 v; k, J# N! E! G$ F4 E- W5 N0 ~5 q- V
关于读
9 A( f9 Z" j" _9 a
$ C1 M0 R$ z( W; V+ ]5 k+ } 不妨多读读Longman、Oxford的学生词典,只靠两千常用字就解释清楚几乎所有的英文词,是何种功夫!
2 N+ ?6 d3 X% G8 B( T4 F
3 T4 H; u- @' ?" E7 } 读写不分家。刚上大学时,老师总是讲名著简写本要读满二十本。这样做,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以亲身经历担保,这绝对是好办法。
* X' F! |+ _# s5 O# m" S) V, Q( R H
读时不要选择生词多的,老查字典会影响情绪;找那些生词少或不影响理解的,一口气读下来,收获就在不经意的顺畅阅读中。) y i4 m! E3 [% X
& Z. R _% V1 N" o1 E 大量阅读固然可以扩大词汇量,但这里的目的是理解和培养语感,不要“心有旁骛”,以致减损阅读本身给我们的快感。这一点,和我们幼时字还没认全就如饥似渴地读《西游记》异曲同工。
. I( Z8 W( L/ D: H& I+ W$ F: G' X' z" A
除了名著简写本,语言简易的原版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像The Adventures ofSherlock Holmes、Love Story、The Bridges of the Madison County等。
. t% N- V* _' \, R; g4 U; t, d. T
* N* Y- g3 m& p8 O+ O- {& l! q6 w$ d 精读也少不了。" d* ?/ n: E- G* i% A8 Z5 G
3 ~- G; e7 ^4 s9 B 这点一般大学强调得比较多,我就不浪费纸墨了。只是有一点:现在一般教材都喜欢选所谓的“时文”。学鲜活的、用得着的英语,作为一条原则我不反对。而且少数报纸、杂志的文章或充满洞见或嬉笑怒骂,确实值得读,如美国的The New Yorker,又如我的最爱、英国的The Economist。' x- v; X1 A( a* k7 \/ f7 X
/ ~4 ?, \1 z; `& e) T" r& s 但“时髦”的另一面是未经时间检验,作学语言的范本未必合适。
6 G2 g/ i! f: t; d [3 g' i
: X7 a' S8 y, g% h' [ 其实,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多读一些大作家笔下的文字,甚至读些剧本、诗,有百益而无一害。
+ r4 W2 O6 W5 g& O3 f- o7 g
/ E- e8 z% w2 N" I: `; _7 [" { 大二一段时间,我曾沉迷文学,一天到晚捧着Norton和Oxford的选本,好像走火入魔一般,课也不上。主要是读诗,除了文本本身,介绍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的文章也读一些,按时间顺序从古英语诗歌而下,直到读到一战。虽然读得很粗,还是在脑中建立了一个坐标,这是光读干巴巴的文学史做不到的。! i$ r0 V# ^ B' h+ x* \5 d: L
2 q8 l6 Y3 r# k7 m5 { 关于语言学
l0 A- ~9 J; l5 u% D" K1 y4 ~5 w( X2 h; `. v
除了文学,语言学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谁叫我们拿的是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位呢?
+ z" A8 w: n% O5 A( C1 i8 d/ h) p4 n1 x; ]; h" N. z! ^. O0 S: O
最早接触语言学,是在哲学课上听老师介绍de Saussure和他的《普通语言学》。读翻译过来的东西难免生涩,而且我隐约觉得索氏立论时有偏颇。正巧,手头有推崇历时研究法的Robert Burchfield的文章,更坚定了我的一些质疑。8 S- e; A1 Y; g+ x5 }
9 ~& a* Z7 b+ E
为了调和,也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两种理论,我又找书看。有一本小书,David Crystal写的What is Linguistics?深入浅出、立论公允,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2 d6 H: `* o2 y5 T) E
8 p/ E, Z% G5 I3 v J" i 既发现了宝藏,哪能轻易放弃?我开始了孤身探宝。
) x' C& S) R5 S; ]! L( _: P( B: x% G) g. ]% e
语音学有John Wells的Accentsof English,读后很多现象会豁然开朗。社会语言学主要是William Labov等人的城市方言调查,看发音差别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x$ q9 j& C# m; Q) c
2 G _6 o/ ^! ?& k: Y
关于语法学
7 @0 o6 k( V( `3 g5 ~
! J l1 ^ t5 v/ D& K* P2 x" O 一门可以不断给我惊喜的学科,下决心把Randolph Quirk等人一千七百多页的大书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读了三遍,惊诧、倾倒于理论的巨大阐释力。1 \% t* x n) F0 P
; I. w9 h- D9 T. D+ `& u8 y: W1 `
还有文体学,主要是上书作者之一、曾数次来华的Geoffrey Leech的几本书。语用学有Quirk的几部开山作品。还有词典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1 L4 G# z; n$ Z* e: ]2 j {
; y- r: }" Z$ L; u+ y 如何选词典/ w; D& L9 G0 [1 H$ D6 D; K
3 I' \6 ?3 w, N# x+ M
词典我多说几句。8 ~: m# D- }/ O$ U Y
. q6 [' m& g4 e8 d
从小到大用过十数种字典,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 T/ p" S! Y( O4 m+ r( S
1 }6 S. L G j3 j9 o1 A* Q7 Q5 \% w 先说案头字典,若要例句多,不妨选Collins或剑桥系列;若要释义精,莫过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大一点的有上海译文的《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和商务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1 H2 e/ T; _- Z4 l. J' d
9 J2 S1 }* J+ F6 D( p% v 字典要多查,不能苛求每人都像一位师兄讲的那样,“把字典当作枕边书,睡前必读”,但至少要抵制住电子词典的诱惑,以免欲速不达。! W5 Q. e! `0 U% x! B2 C: @
- E# c. l: k7 j, x4 M
关于单词# b/ s) z7 V6 H3 r& P3 `5 z
( z' h4 I @! ]
曾几何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好像没有背过从A到Z的“红宝书”、“黑宝书”之类就不算学过英语,这实在是误导。说绝对些:一个单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就什么也不是。" F5 b6 s8 X8 ?6 ^7 E/ |, e
& c5 |6 s& g" \. a
英文和中文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welcome固然是“欢迎”,也是“不客气”,如在答词的You"re welcome里。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 E2 f7 e4 [) p) E6 f7 ?2 O- Y4 U) C
w* L& Q. c% W: i, v! y$ U0 ~
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是学英语的全部,错。
* o/ V6 t# _0 |3 T; ]
Q* C$ ?6 ]( h) w 先不谈词有主动、被动之分,在有了一定词汇量后,与其花大力气开拓新的“疆土”,不如先精耕已有的“领土”,把重点放在常用的小词上,把它们用好、用活。
: u' H% Y* u* X& C3 n3 Z) Y
- h! F1 \+ m+ ^6 s+ y
3 k; F* S0 K: o. ~/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