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6|回复: 11

[词典讨论] 《汉英大词典》(第3版)被指大量抄袭(zz)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8 15: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rom: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4/03/16/020532944.shtml
3 T" ]6 [) i- Y+ D原文标题:新版《汉英大词典》被指大量抄袭
" D, W7 b# \- C6 k6 D4 u  C/ [参考: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47852940 w, X- _% K1 R5 {/ Q  C
. z+ a7 D0 |2 L' B7 H0 e4 s  a' y5 @% u
万凌云摄
, R: S# @3 u; Q* f% U. f' H, v! O* }% o8 L' B2 B
  尹邦彦教授
1 a- x+ |, R0 J, ^' {' Y9 C
; y7 C& p* D# j  江苏科技大学英语系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 y% ]9 N4 @* H8 \0 _. ^
5 N* t' W9 w% V
  1989年1月尹邦彦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汉语熟语的英译著作《汉英常用熟语词典》。7 r1 V4 }5 _4 H; o* m
! B- k6 h9 N8 S! M" q8 H/ G; w  e" O
资料图片
1 F# Q5 d+ g6 L5 f1 e) h* d( B( {( A% k
  吴光华教授& `7 ^, u* p( c. C

: N4 @0 l! Z( p2 e8 u  大连交通大学外语系教授,该校辞书研究所所长。; ?) _+ V+ V- D- L0 H* ?

! |5 D3 p" `8 A5 E4 i- M  其主编的《汉英大词典》1993年8月首版发行,其编撰的大辞典多达10多部。9 I- x' |1 t$ g( `5 X' P( Y% D; _$ O

3 l8 ]; j, I) Y- X  昨天,江苏科技大学72岁老教授、中国辞书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理事尹邦彦,指着手边已经被全部拆散的《汉英大词典》气愤地说,“吴光华他又抄袭了!”
/ C. f+ W- B* W; h
/ C! {' t1 A; T/ u  8年前,这两名年龄相当的老教授就已经有过交锋,尹诉吴主编的《汉英大辞典(第二版)》抄袭、剽窃尹编写的《汉英常用熟语词典》,最终吴赔付尹8万元。如今“战火”再起,不过尹教授表示,此次不涉及个人利益,他要再度在中国辞书界“打假”,向辞书界编撰中的“辞书搬家”这一严重抄袭现象“宣战”。
! r$ U  n# O; F( ]" c& ?
# \3 f8 v. T2 _$ v3 e5 U# h- w$ o* }  扬子晚报记者万凌云
9 f% M: n( e! O5 F- A) B2 a& G) c6 G- t% Z
  事出何因>>>
' m/ G2 ^0 E5 a1 [4 `
' o/ |5 t+ d; h   “鸣冤叫屈”的序文惹恼了镇江老教授

1 ~! O* J) g0 h4 A; F7 S6 I7 P/ G+ \- ?+ ^' S$ |
  尹教授昨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此次“打假”缘于去年5月份的一次辞书研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他偶尔听圈内人说吴光华教授又有新词典《汉英大词典》推出且销售火爆,因为一本辞书的编撰,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积累。对于和自己年龄相当的一名老人,哪里来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出于好奇,去年7月份他在镇江购买了一本,带回家中翻看。
( n; H* b1 s" i: F0 W! u) E5 g& ?
/ L: |0 F! g( d7 o6 S8 |# m; r: L0 A: V9 {  “7月初的一天晚上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陆谷孙先生为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一篇序文,拜读之余,顿时感到要写点什么,犹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序文中为‘王同亿现象’鸣冤叫屈,对因侵权而败诉的吴光华深表同情。他公开提出向‘同根急煎’的劣根性宣战,我们当然要应战,要反击。”昨天,尹教授打开电脑,指着自己在天涯博客上的开篇说,“侵权败诉”及“同根急煎”这段话,就是指他和吴教授两人2006年至2007年在镇江中院打的那场侵权官司,尽管序文中没有点名,但圈内人都清楚。序文看后尹教授心中觉得很不是滋味,认为自己当年打官司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维权,怎么就成了文人相轻、同根急煎的“劣根性”?于是他觉的“不得不应战和回击”。而“回击”需要证据和材料,就像打官司一样需要凭证。材料何来?他就注意到了手头的《汉英大词典》——而为了此次“打假”,他还在“天涯”上专门开通了博客。- U3 c7 ]) Z; s- [% y
- g2 I  y8 G( j0 E: `
  最新交锋% X  Q. C# Y7 q* N: F4 J* ~% F
0 b- H! \9 ?4 q) X% M
  图解两教授交锋

% G" Y/ @: w% L2 B# K6 P) i9 U/ d% }9 B8 O, d2 ^6 t7 e
  《汉英词典》 vs 《汉英大词典》(2009年第3版), a: y. l1 J5 y* e

( R( x; p$ R" o+ b  尹邦彦称:《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3版)从A部至Z部原封不动地照搬条目约50984个;抄袭北外《汉英词典》约86034个释义(即译义),例证被《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了约19617个;《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北外《汉英词典》约994035字(含附录)。# p/ d. Z1 U8 m: L9 Y

: [) w4 `! m: s- B  诉求:出于公益,不为个人利益,向辞书界编撰中的“辞书搬家”这一严重抄袭现象“宣战”) J9 f% H8 ]; b* I/ P

: U3 i" p9 q/ S% s, f0 ]  进展:已向新闻出版总局和出版社反映6 X) P# @8 r! o$ n

3 m" i. @" L9 G2 v3 H; t6 U) p: l  八年前交锋
5 y& M+ {! @0 h
! c% o& a' ~3 R* r7 o3 Z! t" q
  尹邦彦《汉英常用熟语词典》 vs吴光华《汉英大辞典》(第二版)
9 M' S* b4 N- q) T/ s! y
9 z# c3 \# b8 u5 {4 t0 j  2006年9月29日,尹邦彦教授起诉吴光华侵权
4 S: b* l6 t) R" W# [1 }' f+ H/ ~- S2 ]# F. ^$ X
  案情:镇江市中级法院审理认定,两本词典相同部分由尹邦彦独立创作的释义为2200条,由其独立创作的例证为85条。
' C9 U$ d" J: |. _& P4 i" k1 i5 Z' @' n! I
  诉求:索赔50万;停止侵权,删除侵权内容并停止发行等。! b3 K! |7 D& y* p

3 p$ D6 \) k2 Y6 @$ M: @5 u8 q3 U  结果:2007年12月,法院作出判决,尹邦彦最终获赔8万元
! T& |- R2 x3 A: E3 c
& n- t8 b1 i( S) b4 ~( b2 h) l) w9 B  昨天采访中,吴教授对那场与尹教授的官司仍耿耿于怀并反复表示判决结果有问题。当记者问他既然认为有问题,何以还赔偿了8万元的侵权款项呢?他说:“法院判的,就是错,也要执行。”1 J4 D8 L' }: Z" D6 h7 K
/ @- a1 U3 N. I# F- `$ M0 O' t
  相关案例
/ `: V' h4 w8 Z+ h
& H5 v2 _, B: U: J   《现代汉语词典》也曾被侵权
; u) Y8 b8 W2 c' }+ i6 O
  l; x) J2 z9 e# o, ~- L8 x
  早在1993年,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等一系列大型辞书就被指存在抄袭,大量使用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词条,后王同亿被判侵权败诉。+ }( ~9 ?* Y2 k  `

- l$ ^+ I, g% E0 s   “打假”方尹邦彦教授& H- O( Q4 f8 {6 j5 [4 M' \

' p4 X. V: z' T8 p8 h3 P  组团60多人“找碴”找了半年
# Q: M! A# Y" i6 y* [
5 ?/ Y7 P2 o% S: w- q  H   “抄袭”证据已报新闻出版总局

7 F+ V0 k! B2 T6 C9 M' I% x6 F# r- [5 V" c, a
  尹教授找来了外研社出版的国宝级的《汉英词典》,从英文第一个字母“A”开始,逐页逐条比对,并适时在博客中公布“打假”成果。记者注意到,其在首篇“打假”成绩中写道:撇开“错、讹、衍、漏”等内容暂不揭露外,专项揭发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对国宝级《汉英词典》(1978年版和1997年修订版缩印本)侵权,抄袭几近疯狂……《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北外《汉英词典》达10200余字,占A部47520余字的21%……。5 ]( u' Y4 j- S' G

9 y. X* r, ]. O9 q! a5 @, v6 [# a  尹教授说,经过比对发现吴教授又抄了,而且与8年前那场官司中吴教授抄自己的情况如出一辙,这就坚定了他继续比对“打假”的决心。不过,考虑到1600万字的比对工作量实在太大,加上自己年岁已高和身体状况,尹教授就与江科大外国语学院沟通,最终决定成立一个辞书打假小组来操作,这一想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去年9月12日,针对《汉英大词典》的“捉‘李鬼’团队”宣告成立,该校研究生部及大三、大四的60多名学生,成为团队的志愿者。同时,尹教授的博客同步公布“打假”进程和“战绩”。  B7 ^+ U: v% ]4 X, M
4 F4 @5 o* d. y; B9 b6 G0 T+ D" \, M$ }
  团队成员许霞是江科大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也是团队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在尹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利用课余及双休日、节假日时间,逐字逐句一页一页展开比对。“为了防止出错或者不当,还专门有人核查和督导”,历经半年时间,终于在今年3月14日完成了所有的比对和统计。
' Z# N' v  I8 q3 v9 U4 P  p. Y. ^! Z+ ^, l8 x
  尹教授说,14日当天,他已经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将比对最终结果寄往在北京的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新闻出版局——《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主管局,他希望引起高层关注,对辞书界的“辞书搬家”现象给与关注和打击。  N: ?5 M4 z2 h" c5 `# y, Z, o; |; y

7 `0 m9 U& d! D1 i4 Q   “被打”方吴光华教授
7 Y9 \( j+ S- p, ~* |3 _8 i' }% Y: X- ~* w1 D7 a4 m2 i
   “打假”是“开国际玩笑”
$ ?; y4 S9 Y" X- ^- U8 W
. T! {3 y% u, Y2 j  已等了半年多,接下来会采取措施
3 f& H9 ?! ], R% q
4 w# I3 L3 f- |# \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73岁的吴光华教授,他比尹教授大一岁。一提到尹教授的“打假”,他马上就说出尹教授还成立了“捉‘李鬼’团队”,同时问记者,他(尹教授)不是还有一个“Z”字母没有比对完成么?! ^% T  q: H& e! {/ z# x4 T# C
( ]* a; D0 R" S2 b
  尽管吴教授表示没有上网去看过尹教授的“打假”,只是从《汉英大词典》编委会的一名编委处获悉这些情况,但从长达近半个小时的采访对话中,记者发现他对尹教授的“打假”进程掌握的很清楚。0 w& F+ F; c$ z

: w! ^8 K6 W( _3 v  尹教授跟记者提到,吴教授的两个女儿及夫人,分别担任了词典的“执行副主编”及“参与修订人员”。吴教授表示所述为事实。5 ]. l; W7 J1 A- L
. r: j. q0 L' l/ k; u0 o* O* |2 H! C
  对于尹教授的“打假”,吴教授认为尹开了一个“国际玩笑”、“简直笑掉牙了”,甚至认为“他根本就不懂辞书,为他汗颜”,“无非是同行打倒同行,哄抬自己”,“是猴子耍把戏”。尹教授的“打假”战绩一直在天涯的博客上同步展示,而吴教授之所以没有理睬和“到现在没有发表意见”,就是想“等尹弄完了再说,要全部看看”。吴教授表示,他“已经等了半年多,接下来会采取措施”。6 ]# t) e2 |$ M! g7 l

& L" d" h4 f2 W* @( u  对于尹教授找出的那些“抄袭”,吴教授反问:“说我抄袭的依据是什么?他的博客上一个依据都没有,胡说八道”、“相同就是抄袭,说不定还是他们抄我的呢!”并强调《汉英大词典》第一版在1993年就出版了,而《汉英词典》晚出两年。所以他要采取“措施”,第一句就责问尹教授:“说我抄袭的凭证在哪里?依据是什么?我侵犯什么权利了?”1 n. e  J! W: p0 ?! c' a( v* o
. S" m6 w/ k2 r2 K. ^$ N
  昨晚记者就此问题再次联系尹教授时,他表示,《汉英词典》的第一版是在1978年,只不过当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来移交给了外研社出了修订版缩印本,两个版本均由北外编写——前者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改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组编,据此他认为吴教授是在“狡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8 16: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文章一大抄,陆老神仙不也抄嘛。( t! e" u: H% G" y
借用宋丹丹的小品,光薅一只羊,薅的跟葛优似的,太明显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8 0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3-19 0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词典这活儿,很难说清楚什么是恶意的抄袭,什么是善意的借用。比如,advise有词典翻译成“建议”,其他词典释义的时候不是都得绕开这个词?感觉老先生有点太较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9 0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法律标准判定一个定义雷同多少算抄袭,各有各的说法。美国法律规定一个定义雷同超过若干词就算抄袭,有定量标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涉及到的词典的文本,要比对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5_227:}7 ~5 T. l5 N! ]+ U& D: J7 D0 |! n: N

    6 I- ]0 W1 K2 C3 Q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8 0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3-19 12: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uislaolu 于 2014-3-19 12:24 编辑 ( k* ]% q0 T2 Z! w4 c5 S, E
    + h4 e8 e7 D1 n* X" Y& `, b
    编词典不是背单词,没有人能够白手起家。本人有幸参与过一段时间的词典编纂,很多精力都用来保证怎么样才能让释义与被参考的词典不同。很多时候感觉都像是放屁脱裤子,放着好的表达方式不用,舍近求远地用一个自己不满意的词。因此,也算能够理解个中甘苦。其实,国人编词典这事儿,很可能是A抄B, B抄C, C抄D。一个可能是从非词典资源中做了收集与整理,另一个对前一个借用或抄袭。如果给某人一个词,他就才思泉涌一般哗哗把词条编完,那绝对是神。总之,最后到底谁是原创谁是抄袭,恐怕没人能够说得十分清楚。而且,国外词典编纂也八九不离十,这点Landau在自己的著作也说得很清楚。我想这就是陆老先生的原意吧,大可不必过度解读。- p  ~1 P+ [& X* Y
    我还听说国内另一位辞书界泰斗当年拒绝参与围剿王同忆,理由很简单:如果王同忆表演很拙劣的话,其他人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很高明。辞书编纂,甘苦自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5: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louislaolu 发表于 2014-3-19 12:15 ' \6 F% |' [7 \  o1 u
    编词典不是背单词,没有人能够白手起家。本人有幸参与过一段时间的词典编纂,很多精力都用来保证怎么样才能 ...
    % i! M+ y$ @: k8 J" _0 W$ S- P
    等版权期过了,就好办一些了。# d/ O# K* M8 {3 c6 H1 [6 l
    : V! t4 U) ]4 U. m: ~# B
    吴教授产量惊人,不比王同亿少吧。似乎很多人对吴教授的词典评价都不高,比如《汉英大辞典》(第二版)、《汉英大词典》(第3版),都说拼凑痕迹明显,但是想要找到一本更大、更全的汉英词典,还真就没有。我作为外行,是很佩服编词典的人的,就算是抄,把几千万字一字一词读一遍都难,还要“抄”、校对乃至录入电脑,想想这工作量,脊背就发凉。1 H, @# K3 I$ S; I# K2 N5 R
    看这里:
    http://www.stph.com.cn/my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8&ID=148468&ac=pre&rd=16428
    陆谷孙
    6 r! i0 z; v# T发表: 2008-01-08 20:46:16        第9楼
    : K7 k2 d% ~) r+ F! Q3 g$ p诸位如有兴趣,可参见鄙人1999年为大词典《补编》所写的小序,里面谈到"a succession of plariarists"问题。
    - ?* K: X0 Z- {4 r3 M吴光华先生为人诚笃,谦和,尽管败诉,仍不失我的尊敬。据说是太富了。不免又想起老父当年的教导:极俭可(8分钱一包20支的香烟不也照抽),略丰也可,大丰则不敢也。
    7 h5 i0 ^' t  U5 @  m
    {:5_227:} 看《英汉大词典》(第2版),列出了近两百本“主要参考书目”,没有一本是国产的,全是原版的英英词典(另有几本日本人编的),让人不明觉厉。
    ! A2 w- V2 ?/ p0 U9 j- q6 G# S9 {6 H. b

      O' w" [/ b2 Q! P, w- w' h/ c
    吴光华教授个人简介
    / U* [; Z% p/ e9 m, J6 V+ r  U& |! l6 r
    个人简介:
    ' Y4 q7 K' r7 V. H( t( X3 n) ~' O# |5 K
      吴光华,男,汉族,1941年10月4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随后分配到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外语系任教。至今主编并已出版十多部辞典。1998年被聘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顾问;2001年被聘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2年被聘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3年被聘为厦门大学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研究文化中心顾问。吴光华教授现任大连交通大学辞书研究所所长。8 w' k$ w. v  w! C4 I( ^$ L
    6 P, _+ k( f' n
    主要研究方向:% n4 q  z) Z- B) g+ T$ ~/ K2 |
    : A6 ?5 P3 _, Y8 g' C  c
       词典学;双语词典编纂理论与实践;双语语料库开发及应用! d7 H6 Y+ o7 P7 s/ O+ Y0 V

    8 [6 ]! C9 g  r  e % i! t& @: Y, e. a4 t1 T$ ]
    科学研究及成果: ( ]+ n' |3 k. ]( |6 o

    3 W3 u1 _. f" M1)词典类5 M1 _" H7 K: `
    吴光华教授从1981年起边教学边进行双语词典的研究和编纂工作,至今主编并已经出版的词典主要有:% q# ~3 T' `/ `8 y
    (1) 《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1200万字,16开,1本精装,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后曾多次评为畅销书 $ Y* h9 C) A2 T6 d
    (2) 《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缩印本,1200万字,大32开,1本精装,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6月
    - b& u" A- O" ?) {% e(3) 《汉英大辞典》,1500万字,16开,2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1994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图书奖中曾多次评为畅销书,1999年,国庆50周年时获“上海50周年优秀图书荣誉奖”
    4 a3 o9 w0 X: A* r, Q! Z(4) 《汉英辞典》800万字,大32开,1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本书是我国八五计划重点出版图书及前国家教委八五重点出版图书,1997年11月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中国最美的图书” , F/ h- z, i; M. `2 D* [% m" x7 P+ \
    (5) 《英汉科技大辞典》,1200万字,16开,1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本书是上海市九五重点图书,1999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四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 4 h  f0 i+ g2 @, M9 V! q
    (6) 《二十一世纪汉英大辞典》,1500万字,繁体字版,16开,2本精装,台湾建宏出版社,1999年2月,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发行
    + g& @: N8 ]  E: k: ?4 g( Z(7) 《二十一世纪汉英大辞典》(简明本),800万字,繁体字版,32开,1本精装,台湾建宏出版社,1999年2月,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发行
    7 ]" q3 A3 T7 t2 {7 J. ](8) 《汉英大辞典》(第一版),1200万字,16开,1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0 ~! @7 x0 E, E9 j' t4 [8 Z" w! C
    (9) 《汉英大辞典》(第二版),1421万字,16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l; m1 b/ q  f4 ^
    (10) 《汉英辞典》(新世纪版),802万字,16开,1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9 x  N, j! [% q1 Y& J; K(11) 《汉字英释大辞典》,580万字,16开,1本精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本书29000多个汉字字头 6 `6 e  O( A2 f: _$ P
    (12) 《新汉英辞典》,32开,495万字
    * S: U# D+ c7 H0 ]6 L(13) 《汉英综合大辞典》,2425万字,16开,上、中、下三卷,2004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W1 u7 U# X( D, I9 Z3 g) Y(14) 《实用汉英词典》,200万字,32开, 2004年5月第1版,青岛出版社。
    - u" a% W- ~  T$ ]: X(15) 《实用英汉词典》,230万字,32开,2004年5月第1版,青岛出版社。
    ( k5 |* L  W; t$ w" a4 J" M
    6 e# u( g' L; V9 t7 u5 a上述辞典的电子版有的被微软、金山、卡西欧等公司购买用作数据库。《汉英大辞典》(繁体版)经版权贸易,1999年在台湾出版。5 c& n! x7 T6 S8 P' e" ?, ]7 W
    ; R: @9 }7 k  o
    2)论文及其他
    & I, f& m% P3 v2 Z* U/ i% m(1) 有关词典的论文共发表5篇(均为唯一作者),其中一篇刊登在1995年第5期《辞书研究》上。 $ s, N5 \' g0 [( p
    (2) 从1990年6月至2002年2月参加有关词典编纂的学术会议10余次,有辞书学会或双语词典委员会主办的,有广东汉英词典编纂委员会主办的,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亚洲辞书研讨会,也有特邀参加的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主办的《翻译和双语辞典编纂》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9 U' N& Q6 S! j9 `* r$ }7 Z
    (3) 《光明日报》、《新民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先后介绍过吴光华教授的辞书和事迹。* N, ?0 x$ g$ E3 |

    ! I7 K0 B! i$ O" Y, }# O( U( ^0 f: \8 U$ e
    联系方式:
    7 F+ D, h  I3 d* M6 C! ]       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大连交通大学辞书研究所3 S  j5 G( y8 H% C) ]
           邮政编码:11602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8 0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3-20 0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uislaolu 于 2014-3-20 07:51 编辑
    4 B; }& J( y: H, w% [
    ) c+ u  P; X. Z" T英汉词典参考词典可以是国外辞书,汉英编纂怎么都绕不开国内出版的同类词典,即便是完全基于平行语料库。所以,如果较真的话,肯定能够发现问题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0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louislaolu 发表于 2014-3-20 01:04
      [- }, w0 n: i- s英汉词典参考词典可以是国外辞书,汉英编纂怎么都绕不开国内出版的同类词典,即便是完全基于平行语料库。
    ' z$ J3 J! P. s! ^0 ?8 v
    关键在于沟通。
    & P- r+ n& l" d  e" n% j吴光华《汉英大辞典》(第二版)显然是直接用了尹邦彦《汉英常用熟语词典》的大量内容,这个法院都判了,钱也赔了。要是吴当初编纂的时候,就把尹拉进来,算是合编,就没有这些事了嘛,就跟大公司收购小公司规避版权纠纷一个道理。当然,当时其实也有可能是吴团队里的其他人抄的,但是谁让他是主编呢?那时候交通、通信也不如现在方便,版权、利益分配这些事情,扯不清道不明。我记得世纪初吴的一个前女婿由于利益纠纷还曾起诉吴呢。% ~' Q2 a5 u1 U) y2 s
    1 g+ |$ u6 I# I
    至于怎么编词典,我是外行。不过做这种事情,前期调研、资料搜集必不可少。要让我来编汉英词典,第一步当然就是把已有的汉英资源搜集齐,可以扩展到汉俄、汉和、汉法等其它语种,看不懂没关系,某些方面可以借鉴下嘛,抄一本是抄袭、剽窃,“抄”一千本那就是大师了。
    , s1 F% T, L2 d! y9 R6 @5 ?9 {6 G9 R" U  s+ q' ~9 Q  x! k0 U
    有一本词典叫《英汉翻译例句词典》(刘重德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99 http://www.all-terms.com/bbs/for ... thread&tid=2051),我觉得是很棒。
    * m8 |4 I1 q. o2 @% d" x7 A" ^. \5 j- ~% v" t/ D
    作为词典爱好者,我是希望有这样的双语词典出现,类似OED,每个条目下的(双语)例句,都给出来源,是哪位大仙那一年哪部作品写的,又是哪位大神哪年翻译的。2 C% c+ `  Z( s
    比如  R, E. w' C% G/ d- V
    8 q7 ?/ E8 q+ F; O. C" X2 T: g! d
    势利鬼
    + G/ W1 a+ S7 J1 H1924 鲁迅 《肥皂》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 Y3 u& ^7 y8 q& t4 v; F1 [
    1956 杨宪益、戴乃迭 Selective Works of Lu Hsun The assistant was one of those supercilious young fellows with eyes on the top of his head, so he pulled a long dog's face.  ' F* X# j: ?7 ], V! f

    ! a3 S9 Q. t7 e' N这就不仅仅是平行语料库的问题了。
    ; |, I' s* ?7 }# n% O1 T=====5 \; L- W+ T5 n1 I5 p
    顺便吐槽下,敢出对照版本书的译者才是真牛人。好多外译中的书,看中文看不懂,看原文一下就明白了;好些所谓的经典译著,其实跟原著一对比,会发现翻译得惨不忍睹,尤其是**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尼玛就没几本能让人读下去的。纸质书的话,要考虑纸张、装订等因素,电子书则完全没这些问题,技术上也可以实现一键切换全英文、全中文或英汉对照模式。当然,排版工作可能复杂一点,但是如果译者使用了CAT翻译工具,那就很好办了。
    / M8 }. J% p1 _% v! `) \% N% X. ]; g6 Z. T8 T+ {* u,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8 09: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4-3-21 0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Oeasy 发表于 2014-3-20 07:55 9 [4 S4 ]5 U5 W- _" V( x) l
    关键在于沟通。
    - a) [3 J) I6 a; n% L* ?1 Z吴光华《汉英大辞典》(第二版)显然是直接用了尹邦彦《汉英常用熟语词典》的大量内容,这 ...
    + |7 d+ }. Q7 C- w7 Q9 s
    例句中的翻译可以做一些发挥,但是作为释义的对译词必须准确。你说的这种处理方法更适合翻译鉴赏类词典,对一般的汉英词典操作起来有难度。
    $ C+ h, D0 y1 B& x, a# ]3 {; {另外,陆老先生正在编的大中华词典是不是与你说有些类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3-22 2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louislaolu 发表于 2014-3-21 06:37
    1 z% p1 m! c% n: x例句中的翻译可以做一些发挥,但是作为释义的对译词必须准确。你说的这种处理方法更适合翻译鉴赏类词典, ...

    " e- m% A1 p6 D- Z$ ~' `
    + W! j( u" `0 f9 {6 x' l/ U" s& G0 c' r- ?) r- Q
    汉英词典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翻译选词啊,多一些地道但不那么精确的选项,比“准确”但是没用要好啊。现有汉英词典里的好多英文,其实基本属于chingish,我怀疑老外是否能读懂。现在国产汉英词典基本没什么用,很多时候,我自己写点小文,要找个好点的说法,从汉英词典里是基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的,还得从自己做的语料库里找。前人的翻译有很多精品,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的佳作,这些精神成果并没有体现在汉英(or 英汉)词典的编撰中。现在英语单语词典如COBUILD系列,从真实语料库中选句,还没见有双语词典,从真实的双语对照的语料库中选句,现在双语中的某一语都是编者自己编或译的,总有某一语稍显别扭。
    + n% o& t. y1 S4 ~' f: }当然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编出我心目中的这样的词典,编者享受的骂声恐怕要远多于赞扬。7 L7 k6 Q: r  l" c' W
    ( k1 }# g/ j( l: Y# L' ?
    参考:http://www.yiwen.com.cn/mybbs/An ... ID=18&ID=225581
    * J( C. Z0 W% z$ D- t. G
    市面上各种汉英词典迭出,让人挑花了眼。也有自称为“大”的桌面词典,也有类似的“辞海”。但是用来用去,总觉得用汉英词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词。( N9 a# Z8 ~7 i
    4 e/ J: n  {- J# t6 O, \
    举几个例子。比如酒店的“门房”这个词,随便翻一本汉英词典,有的干脆没有“门房”这个词条,有这一词条的,也几乎没有词典列出concierge这样的翻译。
    & |3 b6 @) k3 r
    8 C; D& K5 n3 p( R3 P又比如说“材料”,这个词汇口头应用十分普遍,大多数汉英词典都翻译成material,data,makings,stuff等,几乎没有一本汉英词典把ingredient这个词列入其中。9 ~! L2 K4 |5 [$ \

    * B, L# k/ r1 Q6 G& I我不知道汉英词典的编写的原则是什么?
    : N- h  W5 e+ b3 |9 z. U' q2 b% V
    有的自称选词标准是最常用、最贴切的。但在我看来,这成为了编写省力,敷衍了事的借口$ c- Q. v4 G5 H# W# J- {

    ) }4 c0 o, \3 y有的汉语词条都没有经过细致的研究,在不同的行业(我说的不是那些精专的行业,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会碰到的行业,比如银行、酒店、餐厅、医院、保险等),至少很多专业词汇都有他们不同的表达,但是这些表达在汉英词典中很少会体现出来,倒是那些高谈阔论的时政术语和流行的网络词汇常常会出现在汉英词典的修订版中。
    9 Y1 y& r" i" l# R- j8 x( O7 E& t  o4 P/ s( b( I& }. N5 P) \
    不仅如此,即便是文学词汇的翻译,想从一本汉英词典里找到满意的答案,也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汉英词典好象和文学无关,汉英词典里的翻译都是没有感情、枯燥、乏味、不实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5-4-24 17:42 , Processed in 0.0236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