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4/03/16/020532944.shtml
3 T" ]6 [) i- Y+ D原文标题:新版《汉英大词典》被指大量抄袭
" D, W7 b# \- C6 k6 D4 u C/ [参考: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47852940 w, X- _% K1 R5 {/ Q C
. z+ a7 D0 |2 L' B7 H0 e4 s a' y5 @% u
万凌云摄
, R: S# @3 u; Q* f% U. f' H, v! O* }% o8 L' B2 B
尹邦彦教授
1 a- x+ |, R0 J, ^' {' Y9 C
; y7 C& p* D# j 江苏科技大学英语系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 y% ]9 N4 @* H8 \0 _. ^
5 N* t' W9 w% V
1989年1月尹邦彦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汉语熟语的英译著作《汉英常用熟语词典》。7 r1 V4 }5 _4 H; o* m
! B- k6 h9 N8 S! M" q8 H/ G; w e" O
资料图片
1 F# Q5 d+ g6 L5 f1 e) h* d( B( {( A% k
吴光华教授& `7 ^, u* p( c. C
: N4 @0 l! Z( p2 e8 u 大连交通大学外语系教授,该校辞书研究所所长。; ?) _+ V+ V- D- L0 H* ?
! |5 D3 p" `8 A5 E4 i- M 其主编的《汉英大词典》1993年8月首版发行,其编撰的大辞典多达10多部。9 I- x' |1 t$ g( `5 X' P( Y% D; _$ O
3 l8 ]; j, I) Y- X 昨天,江苏科技大学72岁老教授、中国辞书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理事尹邦彦,指着手边已经被全部拆散的《汉英大词典》气愤地说,“吴光华他又抄袭了!”
/ C. f+ W- B* W; h
/ C! {' t1 A; T/ u 8年前,这两名年龄相当的老教授就已经有过交锋,尹诉吴主编的《汉英大辞典(第二版)》抄袭、剽窃尹编写的《汉英常用熟语词典》,最终吴赔付尹8万元。如今“战火”再起,不过尹教授表示,此次不涉及个人利益,他要再度在中国辞书界“打假”,向辞书界编撰中的“辞书搬家”这一严重抄袭现象“宣战”。
! r$ U n# O; F( ]" c& ?
# \3 f8 v. T2 _$ v3 e5 U# h- w$ o* } 扬子晚报记者万凌云
9 f% M: n( e! O5 F- A) B2 a& G) c6 G- t% Z
事出何因>>>
' m/ G2 ^0 E5 a1 [4 `
' o/ |5 t+ d; h “鸣冤叫屈”的序文惹恼了镇江老教授
1 ~! O* J) g0 h4 A; F7 S6 I7 P/ G+ \- ?+ ^' S$ |
尹教授昨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此次“打假”缘于去年5月份的一次辞书研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他偶尔听圈内人说吴光华教授又有新词典《汉英大词典》推出且销售火爆,因为一本辞书的编撰,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积累。对于和自己年龄相当的一名老人,哪里来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出于好奇,去年7月份他在镇江购买了一本,带回家中翻看。
( n; H* b1 s" i: F0 W! u) E5 g& ?
/ L: |0 F! g( d7 o6 S8 |# m; r: L0 A: V9 { “7月初的一天晚上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陆谷孙先生为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一篇序文,拜读之余,顿时感到要写点什么,犹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序文中为‘王同亿现象’鸣冤叫屈,对因侵权而败诉的吴光华深表同情。他公开提出向‘同根急煎’的劣根性宣战,我们当然要应战,要反击。”昨天,尹教授打开电脑,指着自己在天涯博客上的开篇说,“侵权败诉”及“同根急煎”这段话,就是指他和吴教授两人2006年至2007年在镇江中院打的那场侵权官司,尽管序文中没有点名,但圈内人都清楚。序文看后尹教授心中觉得很不是滋味,认为自己当年打官司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维权,怎么就成了文人相轻、同根急煎的“劣根性”?于是他觉的“不得不应战和回击”。而“回击”需要证据和材料,就像打官司一样需要凭证。材料何来?他就注意到了手头的《汉英大词典》——而为了此次“打假”,他还在“天涯”上专门开通了博客。- U3 c7 ]) Z; s- [% y
- g2 I y8 G( j0 E: `
最新交锋% X Q. C# Y7 q* N: F4 J* ~% F
0 b- H! \9 ?4 q) X% M
图解两教授交锋
% G" Y/ @: w% L2 B# K6 P) i9 U/ d% }9 B8 O, d2 ^6 t7 e
《汉英词典》 vs 《汉英大词典》(2009年第3版), a: y. l1 J5 y* e
( R( x; p$ R" o+ b 尹邦彦称:《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3版)从A部至Z部原封不动地照搬条目约50984个;抄袭北外《汉英词典》约86034个释义(即译义),例证被《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了约19617个;《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北外《汉英词典》约994035字(含附录)。# p/ d. Z1 U8 m: L9 Y
: [) w4 `! m: s- B 诉求:出于公益,不为个人利益,向辞书界编撰中的“辞书搬家”这一严重抄袭现象“宣战”) J9 f% H8 ]; b* I/ P
: U3 i" p9 q/ S% s, f0 ] 进展:已向新闻出版总局和出版社反映6 X) P# @8 r! o$ n
3 m" i. @" L9 G2 v3 H; t6 U) p: l 八年前交锋5 y& M+ {! @0 h
! c% o& a' ~3 R* r7 o3 Z! t" q
尹邦彦《汉英常用熟语词典》 vs吴光华《汉英大辞典》(第二版)
9 M' S* b4 N- q) T/ s! y
9 z# c3 \# b8 u5 {4 t0 j 2006年9月29日,尹邦彦教授起诉吴光华侵权
4 S: b* l6 t) R" W# [1 }' f+ H/ ~- S2 ]# F. ^$ X
案情:镇江市中级法院审理认定,两本词典相同部分由尹邦彦独立创作的释义为2200条,由其独立创作的例证为85条。
' C9 U$ d" J: |. _& P4 i" k1 i5 Z' @' n! I
诉求:索赔50万;停止侵权,删除侵权内容并停止发行等。! b3 K! |7 D& y* p
3 p$ D6 \) k2 Y6 @$ M: @5 u8 q3 U 结果:2007年12月,法院作出判决,尹邦彦最终获赔8万元
! T& |- R2 x3 A: E3 c
& n- t8 b1 i( S) b4 ~( b2 h) l) w9 B 昨天采访中,吴教授对那场与尹教授的官司仍耿耿于怀并反复表示判决结果有问题。当记者问他既然认为有问题,何以还赔偿了8万元的侵权款项呢?他说:“法院判的,就是错,也要执行。”1 J4 D8 L' }: Z" D6 h7 K
/ @- a1 U3 N. I# F- `$ M0 O' t
相关案例
/ `: V' h4 w8 Z+ h
& H5 v2 _, B: U: J 《现代汉语词典》也曾被侵权; u) Y8 b8 W2 c' }+ i6 O
l; x) J2 z9 e# o, ~- L8 x
早在1993年,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新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等一系列大型辞书就被指存在抄袭,大量使用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词条,后王同亿被判侵权败诉。+ }( ~9 ?* Y2 k `
- l$ ^+ I, g% E0 s “打假”方尹邦彦教授& H- O( Q4 f8 {6 j5 [4 M' \
' p4 X. V: z' T8 p8 h3 P 组团60多人“找碴”找了半年
# Q: M! A# Y" i6 y* [
5 ?/ Y7 P2 o% S: w- q H “抄袭”证据已报新闻出版总局
7 F+ V0 k! B2 T6 C9 M' I% x6 F# r- [5 V" c, a
尹教授找来了外研社出版的国宝级的《汉英词典》,从英文第一个字母“A”开始,逐页逐条比对,并适时在博客中公布“打假”成果。记者注意到,其在首篇“打假”成绩中写道:撇开“错、讹、衍、漏”等内容暂不揭露外,专项揭发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对国宝级《汉英词典》(1978年版和1997年修订版缩印本)侵权,抄袭几近疯狂……《汉英大词典(第3版)抄袭北外《汉英词典》达10200余字,占A部47520余字的21%……。5 ]( u' Y4 j- S' G
9 y. X* r, ]. O9 q! a5 @, v6 [# a 尹教授说,经过比对发现吴教授又抄了,而且与8年前那场官司中吴教授抄自己的情况如出一辙,这就坚定了他继续比对“打假”的决心。不过,考虑到1600万字的比对工作量实在太大,加上自己年岁已高和身体状况,尹教授就与江科大外国语学院沟通,最终决定成立一个辞书打假小组来操作,这一想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去年9月12日,针对《汉英大词典》的“捉‘李鬼’团队”宣告成立,该校研究生部及大三、大四的60多名学生,成为团队的志愿者。同时,尹教授的博客同步公布“打假”进程和“战绩”。 B7 ^+ U: v% ]4 X, M
4 F4 @5 o* d. y; B9 b6 G0 T+ D" \, M$ }
团队成员许霞是江科大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也是团队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在尹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利用课余及双休日、节假日时间,逐字逐句一页一页展开比对。“为了防止出错或者不当,还专门有人核查和督导”,历经半年时间,终于在今年3月14日完成了所有的比对和统计。
' Z# N' v I8 q3 v9 U4 P p. Y. ^! Z+ ^, l8 x
尹教授说,14日当天,他已经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将比对最终结果寄往在北京的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新闻出版局——《汉英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主管局,他希望引起高层关注,对辞书界的“辞书搬家”现象给与关注和打击。 N: ?5 M4 z2 h" c5 `# y, Z, o; |; y
7 `0 m9 U& d! D1 i4 Q “被打”方吴光华教授
7 Y9 \( j+ S- p, ~* |3 _8 i' }% Y: X- ~* w1 D7 a4 m2 i
“打假”是“开国际玩笑”
$ ?; y4 S9 Y" X- ^- U8 W
. T! {3 y% u, Y2 j 已等了半年多,接下来会采取措施
3 f& H9 ?! ], R% q
4 w# I3 L3 f- |# \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73岁的吴光华教授,他比尹教授大一岁。一提到尹教授的“打假”,他马上就说出尹教授还成立了“捉‘李鬼’团队”,同时问记者,他(尹教授)不是还有一个“Z”字母没有比对完成么?! ^% T q: H& e! {/ z# x4 T# C
( ]* a; D0 R" S2 b
尽管吴教授表示没有上网去看过尹教授的“打假”,只是从《汉英大词典》编委会的一名编委处获悉这些情况,但从长达近半个小时的采访对话中,记者发现他对尹教授的“打假”进程掌握的很清楚。0 w& F+ F; c$ z
: w! ^8 K6 W( _3 v 尹教授跟记者提到,吴教授的两个女儿及夫人,分别担任了词典的“执行副主编”及“参与修订人员”。吴教授表示所述为事实。5 ]. l; W7 J1 A- L
. r: j. q0 L' l/ k; u0 o* O* |2 H! C
对于尹教授的“打假”,吴教授认为尹开了一个“国际玩笑”、“简直笑掉牙了”,甚至认为“他根本就不懂辞书,为他汗颜”,“无非是同行打倒同行,哄抬自己”,“是猴子耍把戏”。尹教授的“打假”战绩一直在天涯的博客上同步展示,而吴教授之所以没有理睬和“到现在没有发表意见”,就是想“等尹弄完了再说,要全部看看”。吴教授表示,他“已经等了半年多,接下来会采取措施”。6 ]# t) e2 |$ M! g7 l
& L" d" h4 f2 W* @( u 对于尹教授找出的那些“抄袭”,吴教授反问:“说我抄袭的依据是什么?他的博客上一个依据都没有,胡说八道”、“相同就是抄袭,说不定还是他们抄我的呢!”并强调《汉英大词典》第一版在1993年就出版了,而《汉英词典》晚出两年。所以他要采取“措施”,第一句就责问尹教授:“说我抄袭的凭证在哪里?依据是什么?我侵犯什么权利了?”1 n. e J! W: p0 ?! c' a( v* o
. S" m6 w/ k2 r2 K. ^$ N
昨晚记者就此问题再次联系尹教授时,他表示,《汉英词典》的第一版是在1978年,只不过当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来移交给了外研社出了修订版缩印本,两个版本均由北外编写——前者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改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组编,据此他认为吴教授是在“狡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