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百科 - PDAWIKI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0|回复: 4

[学习讨论] 被遗忘在翻译的世界里[《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09日 10 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4 0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easy 于 2014-9-11 16:04 编辑
* p! R0 O& J+ U1 k  V' H4 \" G# i, n2 m6 U  `4 f4 N

0 X) o- i! d6 m@上海译文
! [' B% O1 b# Y  i  J( B, Uhttp://weibo.com/1587362207/BmcHK2dsn
, a" F( H( t. ?0 S* E1 W) r
关于《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廖增湖先生(笔名叶开,微博名 @老虎不吃飯飯 )近日持续在新浪微博上攻击本社“盘剥翻译家王智量先生”一事,声明如下(多图文)。
. A$ K' w# n- ~  X* R/ z. [
" N1 x6 o. }; @7 |. w: ]! R" @: F

0 J( U1 I! `1 U$ R( V$ ahttp://zqb.cyol.com/html/2012-05 ... b_20120509_1-10.htm; H- ?% |0 B" d- J7 e! T
& V; U8 U; L( d  E

- e# {& D5 F- Z" X# ?) m4 s# o. {" Z0 {+ _
/ a' Z/ V& l% m  T. z! _$ Y' m

, |0 w) T6 \# g  r终于有出版社要为84岁的翻译家王智量出全集,他却发现,自己的好多手稿都找不到了。“找不到就找不到了吧。”他说。
* O0 F5 ]& a# P& |+ H' ?% n8 \( V5 l& f( g6 c, R
    只有站在他那间几无容身之地的书房中,才明白为什么会找不到。层层叠叠的衣服、旧家电和杂物堵住了书柜,连打开柜门都困难,无数经典之作的译稿就堆积在书柜深处,有的写在糊墙的报纸上,有的写在烟盒上,还有的写在卫生纸上。不少由于用圆珠笔双面书写,字迹已经模糊,经年累月,连他自己都辨认不清了。7 u% r; ^/ t0 x* y; K% y/ T# V0 w

2 V- V4 C  [6 L0 E/ [! E    手稿找不到,但他却能全文背诵400多个十四行诗节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他最负盛名的翻译作品,一翻就是32年。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慕尼黑参加世界比较文学大会,王智量旁边坐着一位法国巴黎的大学教授。当女教授得知王就是《奥涅金》的中文译者,立刻站起来,开始用俄文大声背诵《奥涅金》。王智量被感染,站起来同她一起背诵,背到最后,两人激动万分,紧紧拥抱在一起。
5 h5 N7 l9 o2 Z- l! R2 @2 {. Y
0 x6 G! R/ M! \& u/ ?    “文学是无国界的,人类的感情是无国界的。诗把人类社会上一切东西都过滤掉了,只剩下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情。”王智量说。
! ^) y' C* z$ c2 r1 R) G8 ?* }; l- K' {' J
    他译诗的方式也很独特。每次他都必须先一遍遍大声朗读、背诵,体会到诗歌的音韵美,“通过形式进入内容”。在他看来,好的翻译不仅要反映出内容,还有形式,即韵律、节奏,也就是严复所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中的“雅”,是最难达到的。“要让中国人看到西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美的东西找回来。”, k9 v# W  n# X# N* Z7 w

9 \# ]( e  d  h1 _0 n* {    1958年,《奥涅金》刚翻译到第二章,他被划为“右派”,单位里长期贴着一张大字报:他躺在棺材内,棺盖上还压了一本《奥涅金》。1 H3 y  u" w$ z# W

5 D) y' j# j: @1 m( B& Q/ W$ d$ `6 h" I    上世纪50年代末,他被下放到太行山麓,每天,一边双脚交替地踩着田垄,一边和着脚下的节奏,默念四音步的诗行。“在心里把它译成中文,跟着节奏,均匀、起伏地一句句流淌出来。”夜晚,再将白天想好的诗行写在手头能找到的纸片上,比如糊墙的报纸、卫生纸、烟盒。1960年,他戴着“右派”帽子来到上海,唯一的行李就是一袋书和一包碎纸片。
  A7 Z7 }7 Q/ X+ @" s0 J0 {- V6 z, P) l$ ?
    由于翻译入迷,他与警察打过多次交道。上世纪60年代回上海劳动,在黄浦江边,他边扛木头边背单词,口中念念有词,引得警察跟踪;上世纪80年代,大年初一在火车上译诗,警察不知他在干什么勾当,一路监视到终点。
! T. d5 P8 C6 c/ c/ P% P( A
: `# V+ `* _9 w- y. d5 s    “不是好东西,我才不翻。”他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全凭个人的喜好。“对好的作品,我是不得不译。《奥涅金》的抒情插笔,翻起来就舒服得不得了!”0 `, ]( T6 v9 P: G$ Y  g4 H
& j+ x9 A/ i- T, J" a  A; p
    最喜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但他不翻译其在中国最著名的《父与子》,觉得“政治意味太浓”,而只翻译自己最爱的《贵族之家》和《前夜》。“从小说的韵味上说,当然是这两篇更好。”他连着用了几个形容词和副词,“非常有劲”、“我喜欢得很”、“太美了”。$ w% q- Q) h1 c. W' [

# ?7 }' W9 T5 D: n' q4 q* q; o    不少难度高的、别人不愿翻译的作品,他却欣然接受。上世纪70年代末,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中,《死者》一篇没人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找到王智量,他通宵达旦,一周就译完了。- k* a- Z8 t% w

1 J* e; I# B& q* F    “我喜欢诗,但我自己不会写,所以才喜欢翻译,用别人的灵感来抒发感情。翻译的时候,就觉得它在替我说话。”王智量说。( ^5 z% E0 B2 o

6 t3 s' i/ v7 ~" i. f& G& U: Y    他热爱的是翻译本身。除了手稿,已出版的作品也往往无迹可寻,上世纪80年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奥涅金》,之后重印数次,至今,他手里竟一本都没留下。
1 i7 y1 k" `9 w  Y, V" F4 T7 \6 k2 c: t9 u
    他也不记得自己每本书都拿了多少稿费,稿费全部交给妻子掌管。“我最好养了,把我喂饱就行了。”在这间有着近40年历史的狭小公寓里,最宝贵的财产就是书和画。他却对来到家里的每个人都说,你想要什么都拿走,愿意要就要,不愿意要就丢掉。* e0 n/ G7 ~& |4 ~, B: O; a: o  |

$ w' R+ t. S/ T: f' K4 K$ G2 C3 M    当然,普希金的油画和屠格涅夫的雕像,他是不送人的。
4 I8 O. y$ ~# V/ }+ k$ I' i" }- H: K1 c' h( z# r9 R6 `
    在诗歌的世界之外,王智量是个单纯得过分的老头,说起谁都是“很好很好”。
; r8 Z6 I2 {/ o/ w# r4 _
- K2 ^( X8 Q  o* y0 q    他被骗过多次,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电视购物,花500元买过假iPad,还买过3个假手机。在校园的亭子里坐着,有人过来向他借10元,他毫不犹豫地借了50元。“他是我尊敬的长辈,但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傻了。”他的忘年交、《上海文学》编辑甫跃辉说。
* H9 U- D( M' q9 v6 V( u
' f) b$ x/ g2 F    和1984年出生的甫跃辉散步时,84岁的王智量竟抱怨:“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复杂?”) J% M/ z+ Q2 I& {) `8 g' u- u

# d  S) p  k; R" @8 w) S    对于现在的世界,有很多事情他都不能理解。年轻的时候,他在大庭广众下读诗到激动时,就扔下书本大声朗读,也不会有人投来奇怪的目光。“现在怎么没人这样了?”王智量摇摇头。
; q% g4 F, N* x8 |# u
" \; o" e# `/ P- ~4 h$ A" _- q    他更不懂当下的出版和投稿流程,译了无数的作品,写了无数的文章,却不知该如何投,还数次被出版社“欺负”。! n7 Q- r* B8 x* w

& u7 v# V6 J( @) g  `    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诗的稿费本应按行数计算,上世纪90年代,一个出版社编辑却只肯按字数给他千字20元的稿费,不到4万字的书,王智量总共才拿了600元稿费。合同到期续签时,他对那位编辑说,能不能每千字给我加1元,以示尊重,结果编辑立马毁约,另找了两个人“改写”了一下他的译稿,就重新出版了。提起这事,他有点伤心,“我不是想要钱,只是觉得人格上受了损伤。”4 M1 ~8 q" F; b8 I* B# I: y3 \

; C$ D& p5 h7 W0 h8 b  T    他翻译的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目前唯一的中译本。今年的伦敦书展,XX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送给英方的就是这个译本。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合同过期后,至今未续版权。" H6 L1 n1 V$ \2 M

  k) W7 ^+ r6 q    家里墙上挂着的屠格涅夫画像,旁边有其散文诗中的两句话:“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用俄语饱含深情地念完这两句话后,王智量自嘲道,按那家出版社给我的稿费,译这一句话,我只能得两角钱!
, J9 `4 }+ |% {) n- o- U% C0 r) N0 [  w0 B% d" Y2 a
    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时,他得知医院护工的工资是一天120元,计算道,我一天能翻译20行就不错了,才70元,还没有护工阿姨的工资多呢。' X9 L9 m) ?4 [' i$ V3 `, b& e
# ~- U% j. J0 P
    他辛苦翻译的帕斯捷尔纳克诗集也无缘出版。《收获》杂志编辑叶开得知,帮他发微博呼吁,这才有出版社前来接洽。其实,有关诗集的出版,王智量也曾和一家出版社谈过,但对方觉得诗并不是帕氏的代表作。他很不高兴:“人人皆知《日瓦戈医生》,以为帕斯捷尔纳克是个小说家。其实他是个诗人!”# v4 S: o0 o6 o# [9 D8 a$ W* M

5 M  G4 [; y  o. Q% W2 D    比起受出版社的“盘剥”来,他更生气的是,自己的作品没有受到认真对待。- V* [3 K& ^' S) S

0 v0 U* ]: G% ~    他希望每一部作品都是完美的。“我的诗,甘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而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法国诗人瓦列里的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 a2 k. D. [* _0 ~; W0 l

* M$ u% |3 F' t5 N; E4 i    因此,他手里拿着每一本书,都反复表达着对编辑的不满:“这本书脱印了这么多页,太荒唐了。”“这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字。”送人的书,他用笔将错别字一个个改正过来。对于编辑擅自加的小标题,他特意在目录旁注明:“这些小标题我没有看过,都是编辑加的!”5 f+ n! O. m# \6 T' U6 s

% K- ?+ Z" r9 j    几年前,在出版社做编辑的陈蕾收到一篇投稿,是一名南通的普通老读者推荐来的。一看内容,竟然是王智量的自传体小说,她大为惊讶,因为20年前在华东师大读书时,就久闻王智量老师的大名。王老师的学生中不乏富有的、身居高位之人,为什么不随便找一个说得上话的学生投稿?
# l, g7 ~+ p/ T# ~, m+ u& D+ c5 Y# F  U% {5 F
    “麻烦别人,我心不安。”王智量说。
* Q5 u. r. g: R5 i2 |1 q3 t3 m- p4 j3 i: M3 a/ f! {/ l! v
    在旁人看来,王智量节俭得“可怕”,绝不浪费食物,在外面吃饭,一盘炸猪排就算剩下半块,也要坚持带走;一碗面没吃完,非要拿罐子装回去。“这能吃两天呢!粮食绝对不能浪费,这是救命的东西。人家笑话我,也不在乎。”王智量指指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小说《饥饿的山村》,“记忆太深刻了,我只写出了我所看到的十分之六。”3 C/ J; j4 t2 ~" h% B) H

$ W3 ]# B7 R/ H* i8 e7 w* e6 R    84岁的王智量,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老。“一个人就怕自己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
: ~  ?; l. @3 Q' A; ^& s5 O0 v' Z" j: p  V' d0 z7 d4 z
    50岁回到华东师大工作,他恨不能更充实一些,“想补上荒废的20多年光阴,如果没有落下,也许我能走得更远。”那时,他忙得都没空记下翻译的内容,就先读出来,用录音机录下,再让妻子帮他抄。
7 j; b, c* @) w( b' B
: E6 z. N5 }! @8 G  R$ C; m    70多岁时,原本已移民澳洲的他决定回国,“我明明还能做事,为什么不回来做事?”
3 Q( h* i0 U- _6 D5 _9 ^5 F# X6 p+ s0 s6 p
    尽管他不愿承认,可岁月不饶人,每年他都要有四五个月在医院度过。医生告诫他三件事:少写、少翻译、少做事情。老头不干,说,不翻译我就画画。
" A7 O* q  a/ [$ ?
  m7 c' F) Q" K% u    “你们觉得不行了,我就自己走到太平间去。”他愤愤地说。) u5 z) t9 \6 \4 j4 \

  t3 W. z2 B, b6 `) F- G    近三四年,他开始自学中国画,和华东师大另两位老教授一起被称为“雕虫三老”。今年,三老举办了一场书画展,在开幕式上,代表发言的王智量说,“为什么让我发言,因为我最年轻,是‘80后’,他们两个都是‘70后’!”
8 G% D1 V6 x% R6 K
/ T* O/ A# Y- K% W( Y) P* n- M, Y- K    把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挪开,他才能腾出一片空间来画画。他自创在一次性纸餐盘上画画,并自嘲自己的画没有任何技艺、基础、章法,只值一毛钱,就是餐盘的价钱。“终日涂抹趣味浓,总是几只小虾虫。下笔心在天地外,光阴纸上去无踪。”他一边画,一边摇头晃脑地念叨。
, `4 O, p' m: @1 b! T' K1 r( O0 a& x2 J! w/ I; g9 j
    在画展现场,他喃喃地说,那么漂亮的地方,我的画放在那里,不称!  w2 M. e7 F2 R# g& y: A+ |3 ]
5 p1 X& c; a- \9 K
    “我一直是个自由主义者。”这也是他喜欢屠格涅夫的原因。“他仇恨沙皇,在感情上同情革命者,但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他自己。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这种精神对我的影响就特别大。”
* R  x( g% M0 W9 I3 h1 Y& r2 N
" d& J6 I# N% X" s7 ?    他爱模仿徐悲鸿的画作,再自己题字发挥。几个柿子旁边题曰“事事甘甜”,而一幅仙鹤图上书:孤独。
+ E6 g9 \# y0 ]8 C* A8 `, B/ W
( b% |1 }1 Z! L3 u, d    “这就是我。”他指着仙鹤,一直滔滔不绝的老人眼神突然黯淡下来,“我很孤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09: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e; ^3 x% S4 M- D: l; p

  d+ Y2 G' R0 b9 K' I8 fhttp://weibo.com/p/1001603751004389685640
4 q. i8 z3 b' }4 ?$ C, ~4 v
1 P! R7 \" o& \1 I! Z* a5 V
……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诗的稿费本应按行数计算,上世纪90年代,一个出版社编辑却只肯按字数给他千字20元的稿费,不到4万字的书,王智量总共才拿了600元稿费。合同到期续签时,他对那位编辑说,能不能每千字给我加1元,以示尊重,结果编辑立马毁约,另找了两个人“改写”了一下他的译稿,就重新出版了。提起这事,他有点伤心,“我不是想要钱,只是觉得人格上受了损伤。”
/ j$ M2 L0 J4 @' c& i. M% g( [
% w# B8 v4 o$ x; u他翻译的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是目前唯一的中译本。今年的伦敦书展,XX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送给英方的就是这个译本。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合同过期后,至今未续版权。
0 k* S' b( A5 {0 @( x0 H+ g2 ^& j. V, h- B: ]3 U3 S
家里墙上挂着的屠格涅夫画像,旁边有其散文诗中的两句话:“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用俄语饱含深情地念完这两句话后,王智量自嘲道,按那家出版社给我的稿费,译这一句话,我只能得两角钱!
. ]/ ?, n7 W. E; e9 `
5 j$ s6 c8 X6 X. N, g+ t* U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时,他得知医院护工的工资是一天120元,计算道,我一天能翻译20行就不错了,才70元,还没有护工阿姨的工资多呢。
* {. T! c6 O8 |4 ]$ \( P9 F# |) G+ E
他辛苦翻译的帕斯捷尔纳克诗集也无缘出版。《收获》杂志编辑叶开得知,帮他发微博呼吁,这才有出版社前来接洽。其实,有关诗集的出版,王智量也曾和一家出版社谈过,但对方觉得诗并不是帕氏的代表作。他很不高兴:“人人皆知《日瓦戈医生》,以为帕斯捷尔纳克是个小说家。其实他是个诗人!”
& s- D% r; X: g5 g; C! J0 z' {, E& m
比起受出版社的“盘剥”来,他更生气的是,自己的作品没有受到认真对待。
# B) f5 |* R7 U  `2 R/ g& v
2 F) M4 b! f% n  v7 ^他希望每一部作品都是完美的。“我的诗,甘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而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法国诗人瓦列里的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 f* l- h1 ~, h9 E$ w

( `, A6 U3 g2 \  j因此,他手里拿着每一本书,都反复表达着对编辑的不满:“这本书脱印了这么多页,太荒唐了。”“这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字。”送人的书,他用笔将错别字一个个改正过来。对于编辑擅自加的小标题,他特意在目录旁注明:“这些小标题我没有看过,都是编辑加的!”
8 [3 H/ l# U) f: }
4 K& y" |( |3 M. C; s4 }7 v"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4 1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大部分的翻译文学作品我都不喜欢,但是我非常尊重这些做文学翻译的老先生,希望以后我能设立一个出版基金用来资助这些真正的学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9-4 2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用俄语饱含深情地念完这两句话后,王智量自嘲道,按那家出版社给我的稿费,译这一句话,我只能得两角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6: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 `0 a' ~9 d
! O$ ]( I+ J0 e9 M+ K4 i@上海译文& r& D8 G" g* a+ l0 q0 A0 u
http://weibo.com/1587362207/BmcHK2dsn
/ o! y+ l4 @2 x) T! B& B
关于《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廖增湖先生(笔名叶开,微博名 @老虎不吃飯飯 )近日持续在新浪微博上攻击本社“盘剥翻译家王智量先生”一事,声明如下(多图文)。

: G! \8 F! p/ ]+ [1 `  o2 o! X; |) z: F# t

9 `3 s$ Y3 u. G6 m* R!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DAWIKI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0:29 , Processed in 0.04217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