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和「醜」的差別
本帖最后由 klwo2 于 2019-11-22 13:51 编辑中國大陸的簡化字,把「丑」「醜」都弄成「丑」了。那這倆字原本有啥差別呢?小字典、網上給的公式一般是:
丑:丑時、子丑寅卯、丑角、文丑、武丑、小丑,姓氏。
醜:醜陋、醜八怪、醜聞、醜事、出醜、家醜、醜惡、醜化、醜類、獻醜,地醜德齊,姓氏。
簡而言之,就是「醜」表示「醜陋」「類」(古義),「丑」表示地支或者戲曲「小丑」。
不能說公式不好用,可是我想好些人心裏犯嘀咕:戲曲裏面的「小丑」跟地支有什麼關係啊?我怎麼覺得「小丑」反而應該跟「醜陋」有關係呢?
漢語大字典:
https://i.loli.net/2019/11/15/XKOxw6pvziRMd8C.png
哇!我們好像猜對了,徐渭說:「小醜」「醜角」本來寫「醜」,把粉墨塗在臉上,看着怪醜的,所以這麼叫。現在「丑」「醜」同音,就用「丑」代替「醜」了,寫起來快。
這句話漢語大詞典、中文大辭典也有:
https://i.loli.net/2019/11/15/YnrkUWsw4cuKAhI.png
https://i.loli.net/2019/11/15/iD2HR48XlVM7JbO.png
中文大辭典還加了一個評語:「此說最可信」。
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坊間不少漢語大詞典mdx 文字版,給的引文是錯的,比如:
明徐谓《南词叙录》:“以墨粉涂面,其形甚丑。今省文为丑。”
明徐謂《南詞敘錄》:“以墨粉塗面,其形甚醜。今省文為醜。”
不知是哪位天才,把「徐渭」搞成了「徐谓」,又說出「丑省文爲丑」「醜省文爲醜」這樣不明不白的話。難道是繁簡轉換器立功了?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原文是簡體字,臨時轉成繁體,省得大家糊塗):
「丑:戲曲裏的一個行當。扮演滑稽或反面人物,鼻梁上抹一塊兒白粉,相貌醜陋而舉止可笑。(也說小花臉、三花臉)」
言歸正傳,如果我們相信徐渭的說法,以「丑」代「醜」純粹是個俗寫。戲曲本來就是俗文化嘛,爲了方便,戲曲裏面的術語就用筆畫少的字了。
有沒有別的證據呢?我們看一下:
漢語大詞典:
跳梁小丑
形容猖狂捣乱而没有多大能耐的丑恶之徒。
▶ 艾青《在浪尖上》诗:“谁有威信打倒谁,跳梁小丑显神通。”
▶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六:“在他看来,管大甩子和潘汉五都是一丘之貉,以裙带当作上天梯,全是跳梁小丑,不会有什么作为,不值一谈。”
------------------------------
补证条目
▶ 清汪琬《广西巡抚右副都御史郝公墓志铭》:“玉省山水環紆……騎兵不能突,此跳梁小丑所以得稍延餘息也。”
國語辭典:
跳梁小丑
ㄊㄧㄠˋ ㄌㄧㄤˊ ㄒㄧㄠˇ ㄔㄡˇ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慣於興風作浪,但卻成不了大氣候的卑鄙小人。
如:「這些跳梁小丑,喜歡搬弄是非,別聽他們的。」
漢語大詞典:
https://i.loli.net/2019/11/15/BPQI6hRSjaELODW.png
小醜
ㄒㄧㄠˇ ㄔㄡˇ
xiǎo chǒu
稱小人、盜匪等。
▶ 國語.周語中:「怨在小醜,猶不可堪,而況在侈卿乎?其何以待之。」
▶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所以凡歷朝中跳梁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頭,緣遠來降。」
小丑
1. 戲曲中的丑角之一。表演多帶滑稽。
▶ 《紅樓夢》第二二回:“賈母深愛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跳梁小醜
little rascal, scamp;
還有《新華成語大詞典》,說「跳梁小丑」早在宋代就有語料。經查證,該宋代語料原文是「跳梁小醜」。
「跳梁小丑」「跳梁小醜」都是對的,公式怎麼不說呢?漢語大詞典只收「小醜跳梁」「跳梁小丑」沒收「跳梁小醜」,顯然是沒想到「丑」跟「醜」的關係。
繁簡轉換器看見「小丑」拒絕轉換成「小醜」,更是錯得離譜:《紅樓夢》裏面「小丑」「小醜」都有。
今天中國大陸的簡化字,「丑」徹底取代了「醜」,不是歷史原貌 —— 歷史上只是戲曲裏面這麼取代。
那麼,「小丑」「小醜」的意思有區別嗎?辭源:
https://i.loli.net/2019/11/15/XAv8csTp3ILZno1.png
https://i.loli.net/2019/11/15/jnN4E3sUMW1mVzb.png
「醜」除了「醜陋」的意思以外,還有「類」的意思(大約是從疇、 儔字假借而得的),「小醜」是低賤人物,並不奇怪。
不過「小丑」真的是辭源所說的「滑稽人物」,彷彿「丑」=滑稽嗎?
中国昆剧大辞典:
小丑
又称“小面”、“三面”。古称“小净”。俗称“小花面”、“小花脸”和“三花面”、“三花脸”,是昆剧中带有喜剧性滑稽色彩的家门。嗓音要求清脆响亮,表演以幽默诙谐为主。一般扮演朴实敦厚富于正义感而社会地位低微的下层人物。如《寻亲记》中的茶博士、《渔家乐》中的万家春、《艳云亭》中的诸葛暗、《东窗事犯》中的疯僧、《绣襦记》中的来兴、《下山》中的本无等。小丑家门不分文武细行,有些武戏身段繁重技巧难度很高,应工演员必须具有较深的武功底子。如《雁翎甲》中的时迁、《连环记》中的探子、《挡马》中的焦光普等。小丑也扮演少数反面角色,如《十五贯》中谋财害命的歹徒娄阿鼠、《琵琶记》中的拐子小骗等。另外,一些粗俗滑稽的妇女也由小丑应工,如《风筝误》中的詹爱娟、《荆钗记》中的张姑母、《金锁记》中的张母等。
哎?原來戲曲裏面的「小丑」不僅僅臉醜,幽默滑稽,地位也確實低賤嘛!
所以說,「丑」「醜」的差別應該是這樣的:
「丑」:地支
「醜」:醜陋、類
「小醜」本是低賤的人物,戲曲裏面,用醜醜的裝扮表現低賤人物,正好應和了「醜」的兩個意思。「醜」字筆畫太多,戲曲術語就用同音的「丑」代替了。在這個意義上,「丑」是「醜」的俗字。
正是因爲「丑」「醜」有這一層聯繫,「跳梁小醜」「跳梁小丑」都有人寫。
寫這個帖子,主要是要說明一個事兒:
繁體字、簡體字並不是像公式那樣一板一眼的,有的小字典、小詞典給讀者的幻覺是:「丑」「醜」涇渭分明、分工明確。這並不是歷史原貌,翻翻大辭典,就會發現不對頭。更何況,大辭典還有失誤的時候呢!
用一刀切的思路對待辭書,就會有下面的心態:
1. 反正我不认识繁体字,我才不要学着认繁体字,繁体字的词典,内容都统统转成简体好了,这样才方便!
2. 我不喜歡簡體詞典,一律轉成繁體字好了,反正錯誤是可以控制的嘛!
詞典是給人解惑用的,詞典裏面反映的信息,或多或少都有「歷史原貌」在裏頭,試問:要怎麼繁轉簡、簡轉繁才能保證全然無誤、不犧牲「解惑」的功效呢?
論壇裏有很多《漢語大詞典》的改版、文字版、繁轉簡簡轉繁的版本,我向來最信賴圖片,也是這個道理:《漢語大詞典》自己就有繁簡失誤,還平白無故「轉」出問題來,給自己添麻煩、添困惑,是何苦呢!
应该再把“恶”这个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会更好 一直当通假字用。{:4_97:} 簡體字的世界,丑一直都被冤枉了。 《漢語大詞典》卻沒有紙質繁體版
《漢語大詞典》也是有紙質繁體版, 東華書局出版, 不過應該已經絕版.
ISBN:9789576365423
年份:1997
sky66 发表于 2019-11-22 12:38
《漢語大詞典》也是有紙質繁體版, 東華書局出版, 不過應該已經絕版.
ISBN:9789576365423
年份:1997
真的哎,不过参考繁体《辞海》的经验,我估计东华书局这个繁体版也不太可信 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有說:丑,同「醜」。只不過沒有給出更多說明。
目前流傳的漢語大詞典有兩個繁體版本,一個接近完美,有極少的訛誤;另外一個存在很多簡繁錯誤,比如「髮」誤作「發」
。 dgww 发表于 2019-11-22 14:57
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有說:丑,同「醜」。只不過沒有給出更多說明。
目前流傳的漢語大詞典有兩個繁體版本, ...
漢語大詞典请一律以图片为准,不要轻信文字版
页:
[1]